一周前,在办公室接受采访的高嘉礼(Colin Currie)看上去比往常轻松不少。这位晋升不久的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几天后将为自己放一次长假。不得不说,他有足够的理由犒劳自己:8月4日,阿迪达斯集团公布的业绩显示,今年二季度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增长了41%,今年上半年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增长了38%,达到5.52亿欧元,从而创造了这一地区的历史新高。
经历了奥运后的萧条与存货居高不下的窘境,“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库存已恢复到了健康水平”,高嘉礼称,到2015年前,这家德国运动品牌都希望在中国市场达到15%~20%的年增长率。伴随着令人兴奋的高成长,阿迪达斯的新口号“运动你的等待”正在各大城市的户外、电视、网络以及零售点高调亮相。
然而,即便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增长率过两位数的成绩单,阿迪达斯仍不敢懈怠。
为了确保今后几年的两位数增长,阿迪达斯的做法是,向三四线城市渗透。公司计划3年内在中国开设2500家门店,其中大多数将分布在三四线市场。“对我们来说,现在是进入内陆的最好时机,到2015年,我们将覆盖中国1400多个城市。”高嘉礼说道。眼下,阿迪达斯在中国550个城市拥有5600家门店,但其中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20个大城市。
一直以来,阿迪达斯相信只有在一线城市,强大的品牌才能让时尚的城市人群支付更高的价格。但近年来本土运动品牌靠着低价策略迅速崛起,阿迪达斯并没有占到便宜,2009年反被李宁超越。对阿迪达斯来说,现在是时候“从城市包围农村”了。
然而,要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完成这一布局并不容易。原材料、人力成本与物流费用的上升使毛利率收窄,而提价并不足以弥补由此带来的损失。耐克的高层就曾表示,公司将扩大提价的幅度以应对通胀压力。在这种状况下,阿迪达斯如何与本土品牌争夺三四线市场的份额?
首当其冲的做法是推进适合三四线零售市场的产品组合。按照高嘉礼的说法,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如今期望穿上真正的国际品牌,“我们发现,当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价格大约相差50元人民币时,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稍贵的国际品牌。”为此,NEO作为阿迪达斯旗下最为低端的子品牌之一,将着力扩展公司在较低层次城市的市场份额。这个2007年创立、以粉绿色作为LOGO底色的品牌,用户群更加年轻,价格也更为低廉,与本土运动品牌的差距在100元以内。眼下,阿迪达斯共拥有600家NEO门店,其中有一半位于二三线城市。今年,公司预计再开200家NEO新店。
公司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调动经销商在三四线城市开店的积极性。据悉,经销商代理李宁、安踏等品牌的利润率比代理国际品牌稍高,对于中小规模的经销商而言,同样的投入,他们更愿意代理利润更高的本土品牌。而诸如百丽这样的一级分销商,又不一定具备向内陆市场渗透的经验和实力。
由此可见,阿迪达斯想要挺进三四线,需要做的远不止推出产品这么简单。无论如何,新的比赛已开始了。
阿迪达斯渠道转攻三四线城市
案例资讯
杜心
2011-08-22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