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司马南又双叒叕出事了。
这次牵连的是某白酒,具体事件不说了,网上信息很丰富。企业已经开始危机公关了,也不知道后面能不能择干净。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惑:同样是网红,人家罗永浩、董宇辉、李佳琪凭啥一带货,网友就咣咣下单,连颇有争议的小杨哥、辛巴,战绩也相当彪炳。
可浓眉大眼的司马南,号称全网坐拥5000万粉丝,以“敢说真话”、“中国人的良心”闻名,为啥他这一站台,就搞得人家要危机公关呢?为啥就给品牌带来这么大伤害?
以前也有劣迹艺人或者争议人物做过企业代言,比如吴亦凡、范冰冰等等,一般发现争议立即把形象撤了,大众也就没必要老跟企业过不去,为啥对司马南就不依不饶呢?
连什么“夹香型”、“夹头酒”都出来了。
这就离了个大谱,上次发生这么奇怪的事情还是上次,不,是从来没有过的。
其实司马南先生的商业价值,早就有端倪,只不过动静不大,太多人没太注意。
头些年,司马南曾在抖音平台售书,结果怒卖68本;闪电五连鞭马宝国大师,直播带货都轻松5万块,要不是平台限制,更能遥遥领先。
司马南给电影《开国将帅授衔1955》站台宣传,结果电影首映票房70多万,不知道唐国强老师有没有扇自己嘴巴;更惨的是,司马南亲自领衔主演《重山之外》,总票房只有一百多万。估计投资方和剧组,想死的心都有。
2
回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消费者肯放过劣迹艺人,也有人愿意捧“黑红”的马宝国,为什么却不肯放过几千万粉丝的超级大V司马南?
答案是:人设不同,红的基础不同,受众基础不同。
司马南的人设是“为民请命”的“独立学者”,但在很多人眼里,他是“改革开放的反对者”、“民营经济破坏者”、“在美国买房在国内赚爱国流量的投机者”。这些都带有明显的z治色彩。
大部分网红,提供娱乐价值,比如各种演艺明星,比如罗永浩、小杨哥、马宝国“大师”等;也有些网红能够提供实用价值,提供一些专业知识。而司马南则提供一种特殊的情绪价值,这个情绪叫做“愤怒”。
他把一个被官方评为国有体制改革成功典范、资产成长4万倍、利税交了上千亿的联想,判了“侵吞国有资产”、“拖欠中小企业欠款”、“负债过高要暴雷”、“歧视国内市场”等N多罪状。
他公开否定民营经济“56789”的贡献,说上千家民营企业不低一家“中石油”。马云、柳传志等企业家,都被他当作万恶的资本家暴捶。
前两年,把“资本家挂路灯”的风气暴涨,司马南这种天才煽动家绝对功不可没。
而他痛骂美国的言论更是数不胜数。
“外事不爽骂美帝,内事不爽骂资本”,这就给了很多人绝佳的情绪宣泄口,怪不得“我收入低”、而“有些人那么有钱”,怪不得“我找不到工作”、怪不得“我这么不如意”,原来都是这帮“黑心资本”、“乱臣贼子”、“带路党”。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这么好的宣泄口,加上司马南优秀的文笔、卓越的口才,天才般的煽动能力,大批粉丝蜂拥而至。
情绪就是能量,愤怒的情绪是最大的能量。
如果你领着这么群人去冲击别国大使馆、去“杀富济贫”、去批地富反坏右,甚至拿起U型锁打砸抢,用刀去捅美帝和日本人的孩子。这都能轻而易举办到。
愤怒的情绪积攒够,一定会导致仇恨的行为。
但这样的人设,如果突然从怀里掏出来一颗大力丸或者一瓶酒:“家人们,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所有男生女生,买它买它,OMG。”
你那口心气,是不是当场就散了。
3
来,上知识点。
大部分的消费品,是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望而设计。
人们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更加容易产生消费行为,更加容易对产品或者品牌产生好感。
所以企业找代言人,通常找演艺明星、体育明星,哪怕是马宝国这样虽然”黑红“但有娱乐精神的,也有不错的商业价值。
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更有社会价值的人,比如科学家、某些领域的大专家、感动中国的社会人物,像袁隆平老先生、张桂梅老师。虽然我们很崇敬他们,认为他们是社会脊梁、民族风骨,但让他们商业代言、给企业站台,其商业效果通常都低于娱乐明星。
哪怕同样是演艺明星,“老戏骨”们的代言费一般不如流量“小鲜肉”,因为“小鲜肉”们能提供更多更不一样的情绪价值,企业拿真金白银说话,最真实。
网上流行的一个说法,“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用来讽刺现在的社会现实,这完全是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无知。或者就是故意煽动公众不满。
一般非娱乐公众人物,只是在促进产品销售、品牌建设的作用较小,而天然带着愤怒属性的公众人物,给企业带来的就只有伤害。
以前说过,互联网传播只有情绪,没有观点。所有情绪中,愤怒最强烈,其次是恐惧。所以,制造敌对情绪和制造焦虑,就是两门特别好的流量生意。
“性别”、“地域”、“转基因”、“中医”、“俄乌”、“预制菜”、“姜萍”、“科技与狠活”、甚至“粽子甜的咸的”,几乎任何话题都能把人群撕裂,让人对立,甚至仇恨。
其次就是“工作”、“健康”、“养老”、“身材”、“教育”、“技能”、“认知”、“年龄”等等,无孔不入的焦虑。
这两种,占据了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爆款内容。
正面情绪,可以直接产生销售和品牌喜好。负面情绪的变现,难度就要大很多。
制造焦虑者,通常会给你个解决方案,比如健身、培训、知识付费、营养保健品什么的,这样就“闭环”了。
但愤怒制造者,商业价值呈现就更难。除了在网上喷一顿,找人骂骂大街,一般人也没有啥排解方法,带队伍拉上条幅游街,别说没啥变现价值,警察叔叔也出来管啊。
除非你有完美的产品或品牌解决方案,否则这种强烈对立的制造者,最好老老实实挣点流量费,通常的商业变现(代言、带货、站台之类)也别想了。
愤怒虽然容易传播,但更能咬你一口。
4
这家受牵连企业,更危险的事来了。
司马南出来声明:放过它,有事冲我来。
但他错了(或者是故意的),这些网友不是不放过这家企业,它只是无辜受到牵连,过段时间自然就消停了。他们不肯放过的是司马南,司马南到哪里,他们会跟到哪里。
司马南一声明,二者绑定的更紧了,二次伤害。
最要命的是,司马南微博下,他的粉丝们站出来了,纷纷表示力挺某某酒。
这就坏了,本来吵吵一顿就过去的事,又形成了两拨对立。
那些粉丝们如果只是说说还好,如果真的有很多人去买,那对这家企业将是灭顶之灾。
白酒应该是世界上社交属性最强的产品,具有极强的标签性:你喝什么酒,代表你是什么人,你请人喝什么酒,代表你把对方当什么人。
像司马南争议这么大的标签,一旦被贴到该白酒身上,首先司马南反对者会义无反顾的抛弃它;其次,哪怕司马南的粉丝,出于社交安全考虑,也会在重要招待场合,抛弃该品牌。谁知道我要请的人,会不会讨厌司马南?万一话题有了争执,会不会有人掀了桌子?
那样,该白酒就会成为一个粉丝圈层专用酒。而司马南粉丝的标签实在不怎么好。
头几年网上有段子说:你不努力,你的孩子就会成为司马南的粉丝。如果这个标签被贴到品牌身上:如果你不努力,你的孩子就只能喝X香的酒。那就万劫不复了。
该企业当下最紧急的事是,立即撤掉所有跟司马南有关的视频和其它内容,同时跟司马南先生协商,删掉跟自己相关所有内容,并承诺以后不再发表有关内容。
那些网友,都是追着司马南打,对于殃及的企业,很快就过去了。
但要是择不干净,后面就真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