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的、品牌的各种各样的理论,我到底该相信哪一个呢?

营销管理
于子桓
2024-05-07

算命的理论很多,比如易经、八字,比如老外们用的星座或者塔罗牌,还有玛雅算命法。

不要小瞧玛雅人,玛雅人修了一个金字塔,东西南北4个朝向,每面都有91个台阶,91×4=364,再加上金字塔顶端的一个祭台,就意味着一年365天,高级的很。

品牌也有很多理论,比方说定位理论、USP、4P、品牌大渗透理论等等。

不管是算命的理论,还是品牌的理论,都有一大堆的案例作为支撑,让我们觉得这些理论特别的神奇、特别的高效、特别的高级。

但凡产生任何质疑之声,都代表着我们的智慧不够。可是就算我每个都觉得他们是对的,但他们有的时候确实有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冲突,尤其在我正在进行的实践当中。

比方说,我接下来要做的一个工作,或者人生的选择,又或者一个品牌或者销售的选择,不同的理论似乎有所分歧的时候,我到底该相信哪一个呢?

事实上,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科学告诉我们的是,任何一种理论,都必须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简化,而简化的结果,常常是代表着解释度的损失。

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太好理解。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可能就理解了。

我们看一下下面的这张太极图。

微信图片_20240507094126.png

太极图是很传统的中国的智慧,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同时白色里面有一个黑点,黑色里面有一个白点。阴阳鱼,他们最终把一个圆切割成50%的黑色和50%的白色。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一个理论叫做白理论,那么它对语言的解释度是50%,而如果有一个理论叫做黑理论,那么黑理论对原来的解释度也是50%。

当然如果我们愿意,我们也可以把黑色画成30%,白色画成70%,有时候我们就认为黑理论解释度30%,白理论解释度70%。

这个例子只是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按比例的、不停的调整黑白的占比,从而类比我们每一个理论可能都有相应的解释度。

现在我们回到阴阳鱼的标准图,各50%的这种状态,很显然由于我们确认了一个时间的单向性,也就是从昨天到今天到明天,不可逆转,均匀流淌,于是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太极图,它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

现在我们把太极图转起来,把他转得快一点、再快一点,当太极图的转动超过一个时间点以后,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视觉当中,黑白融合了,我们再也看不到黑白的界限了,这个时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灰、一个圆盘的,灰色的圆牌,一圆盘的灰。

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理论,叫做灰理论,而灰理论的解释度显然是100%,因为整个圆盘全是灰的。

这样一个例子是告诉我们不同的理论和他相应的解释度之间的关系。

所以,如果我们要扔一个钢蹦儿,猜测或者预测它未来是正面或者是反面,那么概率就是50%。

而我们要判断一个人到底会生儿子还是生女儿?或者接下来,她今天出门是吉还是凶?他到底要不要买这只股票还是要卖这只股票,这些都是50%,我们都可以认为它是一种50%概率的数学模型。

换句话说,这个时候我不需要知道他所真正关心的问题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规律在支撑,我其实只需要知道,一个50%、50%概率分布的判断逻辑。对于我而言,我做出的一系列的判断的结果,其中必然有50%会成为我成功的案例,而另外50%是失败。

到现在为止,我们所说的,关于理论和解释度的问题没有任何指向,不涉及到算命,他们各自的理论或者品牌,他们各自的理论,到底可信不可信?而仅仅是在描述理论和解释度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假如我打算预测二分式的事件是对或者是错?那么对于我来说,太极图就是最好的一个思考工具。

这个时候我要做的事情不过是建立一套灰理论,因为灰理论的解释度是100%。而这样一个灰理论100%的解释度的关键点就在于,不能说是黑或者是白?而只能说是灰,而灰既可以翻译成白,又可以翻译成黑。

举个例子来说,最常见的说法就是你会不会觉得有的时候四肢发凉呢?你看只要加上有的时候,就代表着四肢发凉这件事情,既可以是黑色的“真正的发凉”,也可以是白色的“根本不发凉”。

因为是“有的时候”,所以你就算回答说“我还好啊,没什么四肢发凉啊!”嗯,那就可以继续往下表述下一个逻辑了。“你会不会有时候觉得腰膝酸软或者你会不会有时候觉得眩晕呢等等?”

当然,好话可以毫不吝惜地随便说,因为就算他没有这个优点,他也不会承认的。或者说,怎么会有人觉得自己没有优点呢?有任何优点都会照单全收的,毕竟活了这么多年,谁还没做过一两次好事呢?哈哈哈!

所以定性地去讲一些理论的时候,他都是对的,而真正破解这些理论的弱点的地方就在于怎么样去量化它?

想想那50%的黑和50%的白并且嵌套成一个阴阳鱼的量化模型。如果还要继续量化,其实还可以把白区分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的组合,那就变成了结果和过程的关系。

品牌的理论其实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去建立一个量化的模型:产品、价格、渗透率、渠道和终端利益相关方的分配方案、推广的量化目标以及过程等等。

所以任何断言式的、类似于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口号其实都是为了创造乌合之众,请千万不要上当。

一个科学的理论,之所以能成为科学的理论,就是它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在哪里。

所以如果你碰到一个从不讲自己理论的局限性的人,那么你最好小心一点。

现在回到那个旋转的太极图,刚才的旋转速度不是很快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把握太极图的形状,有时候灰理论是没办法成立的。

但是人的感官速度不够快,或者说,我们的大脑致命的缺陷就是运算能力有限。当太极图的旋转速度加快的时候,我们的视觉延迟就导致我们没办法把握事实的真相,太极图变成了灰盘。于是我们就失去了对真实的把握开发出了灰理论,尽管解释度100%,但其实他的背后依然是50%的黑和50%的白。

现在人工智能不存在感官效率的问题,他不会像我们眼耳鼻舌身一样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于是人工智能对于事物的把握就真实到50%的黑和50%的白的层面上去了,而不会有一个100%的灰的理论。这是它相对于我们进步的地方。

但是我们在假设另外一个情况,那就是太极图里面,黑区的白点和白区的黑点。尽管我们早就知道了,太极阴阳鱼的鱼眼在道家学术当中的妙用,但是我们在这里只是想追问一句,如果人工智能永远有充足的算力和无限的识别能力,也就是没有人类的感官的限制性的影响,那么它就有可能发展不出人类的创造力。

换句话说,人类正是因为感官的不充分和算法的不足够,才找出了更强大的、更快捷的算法模型,帮助我们在更短的时间里面做出更正确的决策。

想一想,一只猴子看着树上一串香蕉和香蕉树下正在午睡的一只雄狮,它到底要更勇敢一点扑上去拿香蕉?还是应该更谨慎一点,等到狮子睡醒走开以后再去拿香蕉?

这时候,他成功了就是勇敢,失败了叫做莽撞,它经受住诱惑叫做能够延时满足。但自然选择没有那么多概念,它只是把那些表现优异的基因保存下来,而把那些不能延时又莽撞的基因送给狮子,为狮子的基因繁殖提供养料。

好吧,杞人忧天可以到此为止了!毕竟人工智能如何,自然有马斯克、黄仁勋或者施一公等等大拿们去讨论!

我们关键还是看看算命或者是品牌的理论,到底我应该相信哪一个吧?

说句实在的,我们每一个理论,其实都有它的解释度,如果他的解释度是50%,其实都不用相信了,如果他的解释度超过了50%,那么接下来我们可以在我们的实践当中,用这些理论来帮助我们做一些判断,帮助我们去梳理我们当下所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所有的结论其实只有一个——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我们不是要去模仿理论,还是要在实践中模仿,实践是一切。

最后祝我们每个人都有更美好的命运和更伟大的品牌。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