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案的前景,和创作者的幸福感

内容营销
文案怪谈
2020-04-20

文案的前景怎么样?

创作者的幸福感来源于哪里?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这两个看起来不太相关的问题,它们分别来源于我与最近两位读者简单沟通后的思考。

对,即使新媒体行业内更习惯称你们为“粉丝”,即使公众号的后台称你们为“用户”。

但我更愿意把正在手机屏幕前阅读这篇文章的你们,称为“读者”。

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文案的前景怎么样?
 
通过与这位读者简单的几句交流,大概可以知道:

这位读者本身有一份工作,但好像不太喜欢,再加上工资也不高,所以就想一边学习文案技能,一边暗搓搓谋划转型。



我觉得挺好,我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大概可以叫企划编辑,已然属于文案范畴岗位。一开始觉得新鲜,后面就不满足了,一是薪资,二是能力提升。
 
但那时候我对广告、对文案还完全没什么概念,也没有传播、营销方面的知识储备,或者也完全不知道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

于是就通过看书、上网来对广告和文案行业来个基础摸底。两年后我就去了广告公司,当上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文案。       
 
但你要是问文案未来的前景怎么样?
 
这个我还真不好误人子弟。

因为文案真的不是一个赚大钱的行业,而且一般在广告公司来说,文案需要熬时间、熬资历,至少要熬到文案指导的岗位才好点。
 
当然除非你天赋异禀和运气爆表,一夜之间写出刷爆朋友圈的10万+爆文,一月之间写出流传行业内外的品牌金句文案,那恭喜你,你比别人至少少熬了3年。
 
所以,如果“没有别的选择+实在热爱文字”,你大可以去试试。有别的选择,先去试别的选择;实在不行了,你再去试文案。
 
前面其实讲的是文案的“钱景”,接下来讲真正的“前景”。
 
据我所观察,未来的文案会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
 
要不然你说阿里为什么要在2018年推出人工智能文案,来解决电商平台关于产品描述文案撰写的问题,据说一秒钟可以生成两万条文案,和真人写的文案不分上下。
       
     
所以,尤其是在甲方,基本的文案能力会成为很多像运营、市场、电商等部门招人的标配,也正因为受重视,文案技能不再是稀缺,每个人多多少少会点文案成为更普遍的现象。
 
文案成为泛滥型技能,本来就低门槛的文案,当然也将不那么值钱。
 
这个现象同理设计师。

以前觉得设计师很厉害(当然现在也是),操机大触,绘制神图。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图库、模板标准化等在线产品的涌现,只要套个模板,一张图就完成了。
 
但是,文案和设计又是很需要“人性”的工作,所以只要你拥有“人工智能”代替不了的对人性的思考和洞察,以及由此产生的创造性工作,有生之年你就还不会输。
 
除非“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到高级阶段,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去研究人性。

  

一直以来,文案大约有两大发展方向:
 
1。纵向深耕:成为专职的文案撰稿人,像李欣频一样,不过这个真的很少,也很难。
 
2。横向拓展:如果你注意放大视野,借助文案这个抓点,你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线面体,比如广告策划(线)、内容营销(面)、品牌传播(体)。
 
如果你发现你更适合想策略,想解决方案,你可以往策划的方向深耕;

如果你对制造好的内容很得心应手,你可以往内容营销发展,新媒体从业者其实也算这一块;

如果你懂品牌的价值和意义,懂品牌传播的各条链路,且对塑造品牌有兴趣,你可以往品牌传播层面进击。
 
但是,你或许能决定你往哪一个方向发展,但你可能无法决定你能发展得怎么样,这全看你的造化,而造化包括能力的提升和机遇的把握。
 
接下来看第二个问题:
 
创作者的幸福感来源于哪里?
 
如果说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被认可则是表达者的幸福。
 
就算是早已荣封天王、功成名就的周杰伦,在西门町听到有店铺播放他音乐的时候,都会感到非常开心和小确幸。
 
曾经有人说我的某篇文章很下饭,或者说我的内容是她的灵感喷泉,这些评价都会成为我那段时间的幸福源泉。
 
最近,有个读者把我之前某篇文章里面的观点和文案,很认真很整齐地摘记在了本子上。

那一刻,我觉得这是对一个创作者,一个内容生产者,最大的认可,最大的Respect!



虽然我的回复稍显冷静,但内心已蛮多波澜和感慨。

这位读者的字也确实写得好看,放大给大家看看,摘记的是我之前写的2019年,我心中最好的19句文案一文上的观点和文案。



这种事情我以前也干过,把平时看到的关于文案、广告、传播上的好观点、方法论,或者好文案本身,都摘记在一个本子上,唤做“文案手抄本”。
 
这通常是我从内心深处认可你写的内容,我才会摘记下来,方便之后做更多的温习和回顾。
 
只是我比较懒,我的“文案手抄本”换了好几个本子,一般都是写了开头几页纸就没坚持下去了,没有一本写满的。
 
话说回来。

说实话,这个读者有唤起我在写作上的道德感或者责任感。她让我感觉体会到以前在书上看到的一句话“要相信,一定要相信你写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有人读,这样你会写得更好。”
 
浪费自己的时间是在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既然你们愿意花时间打开阅读我的文章,那我得认真对待写下的每一个字,输出的每一个观点。
 
说得也是,要不是当年我看到很多文案前辈写下的许多非常打动人心的优秀文案,我可能也不会去从事这个行业。

写到最后,我想起我在广告公司当文案的时候,有两个让我感到幸福的瞬间:
 
一是与当时的文案指导花两个小时脑暴出了一句slogan;二是第一次我的广告作品出街,在地铁车厢里看到了。

以上两个瞬间在早期我的文章里有写到,“相关阅读”里可以看到。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