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不行,小摊贩也是大企业的模板

营销管理
YY营销
2019-06-21
老余作为营销从业者,正所谓“上能与君王并座,下能与乞丐同行。”
既关心大企业,也关注小摊贩。
小摊贩则相对在人们的意识中感觉不那么高大上。
毕竟小摊贩除了被城管们“重点照顾”之外,也会在许多人脑海中存在着不卫生、不安全、不保险的印象。
虽然有不少大企业的前身也是从小摊贩开始起步,不过在现在这个竞争饱和的情况下,小摊贩想极速成长为大企业,可能不那么容易了。
相反就现在的经济行情,从一个大企业轰然倒地变成小摊贩,反而变得容易得多。
分析大企业的人很多,但做成大企业的人却不多,走上创业路的人也多,从小摊贩开始的人更多。
那么同样是小摊贩,有些能做成,有些做不成。
老余通过近4个多月的观察也发现了公司楼下一个做早餐的小摊贩的发展变化,简直成了一个大企业的发展模板。

一、发现需求

机会其实一直都在,需求一直都有,只要是作为人类属性的顾客,永远就会存在着各种需求。
甚至现在除了人类属性之外,动物属性的相关需求也日渐增长。
但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任何需求,任何市场机会,大多数人想到的、能做到的就是模仿借鉴、进而延伸出恶性竞争。
老余在4个月前发现了经常去吃早餐中餐的美食城门口,新开了一家专做油炸早点的小摊。
这年头各行各业竞争度如此饱和之下,许多需求分为替代型与非替代型两种。
替代型的需求是指假如买了一碗热干面就不会再买一碗汤粉;
因为大多数正常人吃一碗热干面就足够了,这些需求就是替代型的,买了A就不会买B。
但买了一碗热干面的不少顾客很大概率地会买1杯豆浆,或一根油条、面窝等一起解决掉“过早”问题。
小摊贩夫妻俩正是发现了在一个早餐中餐美食城入口提供非替代型产品的机会。
这样一个地方其实也可以做点其他的东西,但受限于场地的大小,面积,竞争格局等综合原因,老余觉得做油炸早点真的再合适不过。
毕竟一群人围着、盯着、看着那一根根油条、油饼面窝等在滚烫的油锅里翻滚跳动
就连老余减肥之后非常克制地拒绝油炸食品,在经过这个摊贩门口时,仍会被飘来的油条油饼香气所吸引。
这个美食城开了有好多年,但是最近4个月才转租给这对夫妻弄了个油炸早点摊。
凭老余对大多数人的了解,换作其他人的话或许就直接开个热干面(粉)摊位了(受众人群最多)。
撇开那些现象级的企业,一般企业发展成大企业之前,一定是在某一个方面发现了客户的某种需求,并且能持续性地满足这种需求。
所以同样是做生意,同样是小摊贩,有的摊贩就开不下去;
这对小夫妻0客源开始起步后,生意就还不错,也说明了看准需求真的可以事半功倍。

二、视觉味觉刺激

消费品行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消费品行业很多年前一直在强调终端生动化陈列、排面等各种基础要求。
在超市发展红火那几年,品尝试吃加各种特陈展示又成了卖货的基本配置。
这就是消费品行业亘古不变的道理——味觉与视觉对于顾客有着直接的刺激性购买。
油炸早点因为其特殊的制作流程导致许多地方不太适合做,但慢慢也成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通常在一些生意非常好的主食早餐店门口,只需要租一个摊位支起摊位开炸。
味觉、视觉共同刺激早上饥肠辘辘的人们,来客数其实大部分还是这些人,不过提高了客单价而已。
这个原来主营主食的店铺还从油炸早点摊那收到了租金,达到共赢的目的。
味觉之中除了品尝口味,气味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销利器。
老余认识一家做生鲜超市的店主,并且有着不错的合作关系。
老余就建议这个做生鲜的店主,每天下午5点开始用一些香气很浓的米煮粥或煮饭,并用风扇吹到店里的其他区域。
不管进店的顾客有没有意识到,这一举动让他们间接地分泌了更多的唾液,产生饥饿感,随之买的东西会更多一点。
甚至会激发本来没太大购买欲望的顾客也产生买买买的动机。
小夫妻俩所经营的油炸早点摊位都是现做现炸,刚出锅的油条、油饼散发出扑鼻的香气;
这对于来来往往没吃早餐赶着上班的职员们而言可是毫无抵抗力。
甚至本没有消费动机的人们,路过时看到那一根根金黄色的油条都像在向自己挥手:快把我吃掉吧。
视觉与味觉一定是所有消费品行业必须要做到极致的关键点,这一点同样也是夫妻摊贩俩提高成交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更新迭代

理论永远是理论,考虑规划得再好,也一定要在实践中去迭代更新,快速完善。
4个月前刚开张第一天老余就放纵了一回,去这个摊位买了油饼尝鲜。
连续几天老余都去照顾了生意,不过让人尴尬的一幕发生了。
油饼的定价是1.5元一块,而老余一直以为是1块钱,连续几天都手机扫码给的1元。
结果刚好碰巧这次扫码的人只有老余1人的时候,收钱到账的语音声音终于被大姐听到,提示只有1块钱到账。
大姐便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是1.5元哦。”
老余也很尴尬,马上追加了0.5元的扫码完成了交易。
相信老余碰到的这个问题,其他的顾客同样会碰到,经常问的问题就是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
如果大量时间花在回答客户的询问上,那接待其他顾客,协助将油炸食品出锅的速度都有点影响,效率无法提到提高。
没过多久,大姐便展示了一整套价格体系并粘贴在柜台下,每一项商品分别多少钱,明码标价。
只是在老余看来只是人如果太多的话还是挡住了客户的视线,还是会让不少人过来询问多少钱。
只是好在过来购买的大多数都是些附近上班的老客户,购买过一次之后基本上都知道价格,直接扫码就完事了。
除此之外,老余后来为了减轻吃油炸食品的负罪感,有一段时间没过去了。
结果大姐还上新了,除了正常的油炸早点之外,还增加了豆腐脑。
一来美食城中并无豆腐脑销售,二来豆腐脑与油炸食品简直绝配。
豆腐脑还可以提前做好放着,有人买就是多卖一份的事,不影响他们的油炸早点主营业务开展。
发现顾客经常提出某种问题便及时通过告示宣传语的方式改善;
虽然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最起码一直在坚持更新迭代。
不盲目扩充其他的没有直接关联的新品,不增加影响他们主营业务的新品;
基于此他们才能拥有了快赶上美食城中卖热干面摊位人流量了。

四、风险管控

现在过了快4个月,在没有新客的前提下,依靠这群老客户差异不会太大,但是最开始营业的时候是如何做“生产计划”的呢?
这种油炸早点如果当天卖不出去,不可能撑不到第二天,卖不出去的很有可能就会面临亏损。
在仔细观察了许久之后,老余发现他们基本上把握住了每天客流人群的多少,什么时候高峰,什么时候要炸更多的东西,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时候的应对方式。
他们基本上都会保持每一类别的商品都有用来展示的样品,让新客有挑选到想吃的东西不致于顾客流失;
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30之后“生产”的速度减慢,库存慢慢减少,只留下少许几个作为陈列,10点之后基本上除了特殊要求才现做之外,基本停止“生产”。
周末9点生意才开始红火,但是同样也没有留多少库存,因为大量的上班族周末都没有在此消费。
天气特别不好时基本不出摊,因为场地原因,顾客无法遮风挡雨且停留时间变短,恶劣天气下强行出摊大概率会影响到商品品质稳定。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联系了几家没有“生产”油炸早点的主食店铺,每天会有1到2波人骑着电瓶车来直接取走十根、二十根带走。
让老余意外的是,好几次老余因为大促晚上值班,第二天早上10点过去的时候,他们准备收摊,但没有发现任何库存。
老余一直没弄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夫妻俩是如何做到每天把所有的都能卖完收摊不浪费的。
不管如何,风险管控到这个地步也是相当老道,或者还有我们看不到的潜在原因吧。

结语:

老余公司楼下的店子隔三差五地就关门转让又重开,重开之后又转让的恶性循环。
唯独老余观察近4个多月了,看着这对小夫妻的生意越来越好,他们的实际变化也在践行着大企业的发展模板。
发现需求,视觉味觉刺激,更新迭代,风险管控,这是任何一家大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曾经经历或采用的方法。
营销的策略方法多如牛毛,真正有用的一直是那几种。
大企业能做的策略会更多,但对于小摊贩而言,能把这四个基本面做好,再配合点地理位置优势就基本上有一席之地了。
其他人为何没有留下来,装修了重新退场,开了没几天就撑不下去了的原因是什么?
价格竞争拼不过,品牌从来没听说,产品完全无特色,为省房租选角落,这四个存在三个以上的话,神仙都难救活。
即使小夫妻的摊位现在发展不错,他们也面临着肉眼可见的增长困难,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恶意介入。
就像是房东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你生意好,收回门面自己搞。
小夫妻的摊位旁边的墙上长期贴着招聘师傅做油炸东西的告示。
可能留给他们俩的时间不多了,老余也想看看他们是否能抵得住其他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
如果说打败这个摊位的是房东,而不是其他更厉害的竞争对手,那确实很遗憾。
果然跨界的对手更厉害,有钱还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