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这些文案看饿了!

广告
市场部网
2018-08-06
文案君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于是乎,看了几个评论,我也被粉了,而且粉的有点控制不住我自己。
最近出了好多美食纪录片,前脚有《孤独美食家》《主厨的餐桌》《街头美食斗士》,后面有五彩缤纷的《水果传》,小吃、正餐、水果都有了,现在宵夜又来霸占我的胃了。

人生有如此多的美食,夫复何求?

《人生一串》bilibili评分9.8分,没有多余的煽情剧情,没有所谓的研究噱头,也没有很多微观食物的特写,如同一个好厨师,没有过多的花花肠子,就是踏踏实实的给你做美食,说心得。

认可网友评论的这句:这是一部献给"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生活"的真性情人们的纪录片。

这份来自凡间的食物,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芳香四溢。

除了直击味蕾的诱惑,除了感觉肚里空空,除了真的在流口水,这部纪录片还会让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笑,忍不住点头称赞。
是的,就是这部片子里幽默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文案,在这部片子里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既能挑逗味蕾,又能激发情感。
用网友的“鬼才文案”来形容毫不为过。

第一集 《无肉不欢》
夜幕降临,
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
从炕头小酒到酒店大餐,
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
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
只有这个环境,
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
大家其实很懂生活,
没了烟火气,
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这话,简直就是为烧烤量身定制。

什么能让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闻风丧胆?
答案,就藏在烧烤摊前的笑容里。
是什么样的烧烤?
能引诱一位姑娘,穿着睡衣,飞奔下楼。
答案,就藏在这个七十年代的老社区里。

对于西昌的烤凉山小猪肉,是这么介绍的:
层层腌制的猪肉,滋味鲜美,肥而不腻。
秘诀不是火候、鸡精,而是出生地。
这种大凉山里出来的宝贝,既有家养土猪的岁月风味,又有小乳猪的细嫩口感。
肉皮外面焦香,里面充满胶原蛋白。
混合着肥肉烤出的油脂,咬一口,又香又弹,口感奇妙……

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
那肉则是人类烧烤永恒的主题。

第二集 《比夜更黑》
首先就是放了一张图

结果真的就是听了都觉得不可想象的食物,活烤毛毛虫、烤蚕蛹、烤娥子、慢烤猪眼、爆烤猪鞭、烤羊球、烤脑花。中国人真的敢吃,导演也真的敢拍,而我之所以能看完,真的就是感谢旁白幽默的声音和有趣的文案。
东北的烤蚕蛹,
这种烤蚕蛾的做法看似重口,
但却带着又很有东北性格,粗犷又生猛。
东北人幽默,
但是对蚕蛹来说,一生都要被他们烤,
一点也不幽默。

烤田鼠,
许多人绝对没吃过,
但谁都不能保证,
广州人吃没吃过。
如今广州人在暗黑烧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开始烤活的了。

刘哥买脑花,
必须亲自观看,
汉尼拔们取脑花的全过程。

 除了文案,弹幕后面的网友也是幽默十足:
如果时间倒转,
在他们还是青虫的时候,
能否度过一个远离烧烤的童年呢。
结果弹幕一个劲的说:不能,不存在的。

广西的烤猪眼睛,
堪称是暗黑烧烤界的顶峰。
吃它的体验就是那种比撒尿肉丸强烈一百倍的爆汁感。
心急你可吃不了热眼睛
眼球里的汤汁容易烫嘴
如果你跟它对视十分钟
那入口的感觉就会刚刚好
猪眼睛唯一的吃法就是整颗放入口中
一口咬下 黑色的眼浆爆射口腔
刺激程度是撒尿牛丸的一百倍

猪眼睛的火候,
逃不过萍姐的眼睛
在小板凳上一坐就是一晚上
无数次的对视
这是属于暗夜女王的坚韧

有时候还会有食客来个幽默对话:
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走走。
你岁数这么大,还上哪儿去溜达。

对于烤猪鞭,是这样形容的:
男士的加油站、女士的美容院。

在每集结尾,还能将情感升华到最高点。
能吃到一起的,都是难得的缘分。
敢一起尝试的,都是过命的交情。


第三集 《来点解药》

凌晨两点,曲终人散,
小两口终于能在雨中,
吃碗能辣出眼泪的红油小面了。
与此同时,
沉默的飙哥,
也跟李姐打开了话匣子。
铁钩老赵,
还在后厨,打扫今天的战场。
长沙那对儿父子,
怕是又要熬一个通宵。
也许你记不得,
曾经吃过的烧烤摊。
也许你所在的城市,
也在发生巨变。
但多年以后,
你仍记得的,
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
和陪你吃烧烤的那个人。

第四集 《牙的抗议》
傍晚的三里桥,
于家的炉火早已备好,
跟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不怕喝高。
筋头巴脑,缠绵撕咬,
牙的感受,至关重要。
兜兜转转许多年,
板筋还在,牙口尚好。
这是最长情的告白,
也是最脱俗的情调。

刚一入口
就用门牙轻松咬断
然后慢慢咀嚼
能回味到极为暧昧的奶香

煽情文案经常有:


第五集 《骨头骨头》
啃羊蹄儿的时候,你最好放弃矜持,
变成一个被饥饿冲昏头脑的纯粹的人。

皮的滋味
筋的弹性
烤的焦香
卤的回甜
会让你忘记整个世界

眼里只有一条连骨的大筋
在嘴里旋转、跳跃
逼着你一口撕扯下来
狠狠咀嚼
再灌下整杯冰啤
“嗝~舒服”

第六集 《朝圣之地》
大绿棒子小烧烤,
一世兄弟跑不了,
你很难想象,
在东北,
烧烤在线下社交中的崇高地位。
从顾客上帝,
变身粉丝小弟,
这哥几个的事迹,
各有各的精彩。

时光荏苒,世事难料。
灯光暗去,繁华散场,
斑驳的字迹,
见证了电影院变成录像厅的沉沦岁月。
却见证了房哥创作的高峰期。
浮华褪尽的幽深老巷。
如同松花江边的风陵渡口,
烧烤摊上飘荡着不为人知的东北往事。

青春,
是一个渐行渐远却又不断返回的地点,
无论老三在哪儿,
他的烧烤店,
都是扬中毕业生,
追忆往事的秘密基地。

我们心目中白衣飘飘的年代,
手里必须要有一根烤串。

而在这一季的最后,以这样的幽默而充满情绪的文案结尾:
天南地北的烧烤老炮儿,
守护着制造欢乐的一串,
加热着拼命活着的人生,
这里有嬉笑怒骂,
柴米油盐,人间戏梦,滚滚红尘。
人生一串,
要和大家挥手道别了。
这个夏天,
烧烤让我们相遇相识,
招待不周,
但愿交情不浅,
江湖路远,
有缘来年再见!

烧烤对于中国人来说,真的就是一种情怀和生活。《人生一串》的团队,走过中国30个城市500多家传奇烧烤摊,将藏在那些街头巷尾的饕餮盛宴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美食的诱惑,也许坐在那里,才会感觉生活充满烟火和人情味。
在《人生一串》里,我们看到很多关于食客、服务员、老板等人的视角,这样也让我们看到更真实、更生活的一面,这才是烟火的生活,市井的人生。
只能“多谢款待”,不胜感激!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