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工作中的天赋与热情?

职业指南
彭罕妮
2024-06-20

前几周在营销笔记群问了一个问题:“你真的喜欢市场营销这一行吗?“

几乎每个人都说喜欢。

“虽然很难,经常做夹心饼干,三个人hold一场大型活动,但刚毕业加入MKT时,就认定了这是自己的终身职业。”

“这一行可以发展的方向很多,每个领域都挺有趣”。

“我尝试过其他岗位,对比之后,发现还是营销适合我,这是最有意思的职业之一”

“营销是个艺术活,涉猎面广,特别好玩”

“学的生物,大四到广告公司实习,现在工作了这么多年前,从未动摇过,喜欢的事情再苦也enjoy”

在社群环境中,大家心目中的品牌营销工作富有创意并有趣。

现实中,在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就开始循规蹈矩地写文案、做PPT、开市场线索汇报会、抱怨搜索成本如此之高、纯技术风的产品手册做多了也无益...

这时一定会想,这还是我喜欢的工作吗?

心中的喜欢和现实的无奈之间有跨不过去的鸿沟,也许这正是不少职场人焦虑的原因之一。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让天赋自由 The Element》深受启发。

作者是肯.罗宾逊爵士,他的演讲在TED上有过亿的观看量,至今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分享者。

微信图片_20240620133722.png

罗宾逊博士在书中提到的天赋,是天生能力和个人热情的结合。天赋是个人成长最大的内驱力。

这一点,不仅对于孩子,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适用。

你也许会说,发现天赋要趁早。我都30岁了,工作这么多年了,就算有梦想,早就没有转换赛道的机会了。

罗宾逊爵士说,“30岁之前就要实现,或者至少已经着手实现我们最伟大梦想的想法已经过时了”。

当然,如果你现在还想从头学芭蕾并想着成为《天鹅湖》首席,就可能不太现实,即便你柔韧性有多好。或者现在还没有穿过冰刀,却认为自己有着优异的平衡能力,也许可以试试冬奥会的速滑比赛…

这些真的是“不可实现的梦”,但许许多多其他的梦想还是有可能的。

区别可实现和凭空想象的梦想,是找到自身天赋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要意识到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你的天赋可能来自于对数字的敏感,镜头面前收放自如的表现,烹饪中对”少许“、“适量”的精准把控、买买买时显示的超高品位….

我们每个人都有天赋,只是没有看到,并发挥出来,变成热爱。

我自己很早就意识到自己的观察力比较强,能感受到很多细微的变化,我也热爱一切侦探小说,并常常在看电影的开头时就能猜到结尾。但是我知道我要成为警官,有点晚了。

但这种能力用在市场洞察、市场战略分析上,真是如鱼得水。写作和商业分析,成了我在40岁后的天赋和热情。

我身边还有从外企HR岗位上离职,从事电影导演,现在已经拿下几个国际大奖的同事;有从销售岗位离开,从事油画创作和教育的朋友;也有从技术岗位考取律师资格,从事儿时梦想的好朋友…

他们当然经历过至暗时刻,也经历过身边亲戚朋友的不解甚至白眼。但是就是热爱,一直坚持,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时候,你也许会说,我半路出家,就算真有天赋,难道不是拿自己的业余跟别人专业PK?有胜算吗?

罗宾逊爵士书中提到一个有趣的概念“专业+业余=专业余” 提出“专业余的人时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进行活动的,主要驱动力是热爱,但他们也可以达到专业标准”。

他也用大量实例说明,寻找天赋的过程中,没有必要放弃一切,也没有必要每天只做一件事。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可能先从副业开始。

这样,即便是每天要应付不得不工作时,也会为生活带来一些意义感。

不过,追求天赋不是找乐子,更不是娱乐,我们在自己天赋的时间里,感到幸福,感受到心流,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对于个人幸福,跟不得不做的工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同样重要。

天赋不一定让你变得富有,很多人甚至因为执着而变得贫困。

天赋也不一定能出名,毕竟成为领域里顶级人才的也就那么多。

但对于每个人来说,身处天赋之中,即便是短暂的1小时,也能带给生活平衡和幸福感。

罗宾逊爵士说“热爱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充满能量,即使已经疲惫不堪。而不喜欢的事情可以几分钟内将我们耗尽,即便当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如果工作常常不情不愿,甚至有一种”就是打份工“而已的心态,自然就是一种能量消耗…

如果你很幸运,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天赋所在,而且正好和现在从事的行业有关,那立马行动,而不是再等到下次跳槽。

比如对产品推广很有兴趣,那就多去学习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即便是在自己负责的小项目里有一点点创新的突破;喜欢演讲并热爱分享,在团队内部也尝试分享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我们常常见到的“高能量”,“能折腾”的人其实就在发挥自己的天赋与热情,他们常常活得洒脱自在,富有感染力。

希望你也能这样,共勉。

特别推荐大家搜索一下罗宾逊爵士的个人经历以及阅读他的系列书籍。如果你正在职业迷茫期,一定会受到启发;而如果你正好还是焦虑的家长,也会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些新的想法。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