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炫耀了

营销管理
营销航班
2020-08-28

前言

刚刚过了个七夕,很多"孤寡孤寡孤寡"的朋友都不看手机了。导致昨天辛苦写的文章没几个阅读量,阅读量也跟着"孤寡孤寡孤寡"了。

这还没完,我刷了一天,去被各种“晒”各种"秀"闪瞎了。所以,忍不住写一篇炫耀主题的文章,平衡一下。

常在朋友圈里,微博里,短视频里出现这些内容:

开车时,停车场里不小心露出了一点豪车的车标。

买菜,逛街,下车时不小心露出了爱马仕的包包。

读书,花园修花剪草时不小心露出了克拉的钻戒。

阳台里,衣柜里,不小心露出了奢侈品牌的衬衣。

在办公桌上,不小心露出了黄金地段的购房合同。

购物小票,餐桌上不小心露出了"茅子"和"华子"。

图片里,发圈时,旁白里再配上或轻描淡写或略带朦胧或诗情画意的句子,半遮半掩,似露非露,欲露还休。

嗯,这就是炫耀,俗语:装!

微信图片_20200828164244.jpg

不是你不小心,只是你想炫耀的真情无法抗拒。

不是你存心故意,只是你无法控制自己。

嗯,这就是人性。

炫耀其实是与生俱来的需求,特别底层的需求。是普遍存在的潜意识,一不小心,甚至你知道自己处心积累地,你就炫耀了。

写这一篇,不是为了说教你不要炫耀,而是探讨炫耀的新认知,正确地炫耀。懂得在营销中,满足这种需求。

01 炫耀的正确观念

在之前,很多人会劝你不要炫耀,还把人性说得有点暗黑,比如说,除了你父母,没有人见得你好。

再比如说,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他就会炫耀什么。炫耀就会遭人恨。

这些观点,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炫耀就跟懒一样,那是天性,天性不可违。因为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只要把握度。度把握好了,就是分享。度如果没把握好,就是为了满足炫耀心理。

而这个度,在于人心,在于视角,在于评价体系。比如,即使你很低调,其实也是会被叫另一种炫耀——叫装。

再比如,富豪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叫标配,对于屌丝阶层来说,每个动作都可以被解读为炫富。

所以,你无法知道你的行为在别人看来是炫耀,还是正常,你只要做你自己就对了。不要不小心地处心积虑就对了。

所以,我们知道度在哪里,就对了。

那么,这个度在哪里呢?有3个维度:

一个笨人停留在自己清晰的能力范围和行动范围内过着简单和真诚的生活,这就是个聪明人。

一个聪明人高估了自己的本事,跳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和行动范围去炫耀,这就是个蠢人。比如那种,为冠以夫姓或某人某平台职场称谓,或靠山而存活,活在别人的价值半径里才能刨到一份优越感,聚在一起炫耀,比较的,就是蠢。

一个不断追求高目标,不断追求认知的增长,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范围,炫耀是为了努力取得的下一个阶段的更好的成绩。不因世人目光而活,活出了不一样的烟火,这就是内心自我燃烧,自我奖励明白人

所以,炫耀要把握的度,就在于与你的实力相匹配。

02 理解炫耀性消费 营销人的必修课

理解消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为了自己而消费的,这个叫正常消费。另一类,就是为他人而消费的,这叫做非正常的符号消费。

举个例子,买服装。为了自己舒服而买,以自己舒服为标准的,就是正常的消费心理,因为为了自己。

但是,如果,你买一件衣服,你还得考虑见个人,要体面,要好看,要符合场景,那么,这个消费,就是符号消费,你只是扮演了某个角色,你需要成为与角色扮演对应的符号,这种以为了他人为主要标准的消费,就是非正常的符号消费。

那么,大家想一想,在你的消费中,有多少比例是只是纯粹为了自己的消费,又有多少比例是因为他人的消费。

我想,大多数人,还是第二种消费占的金额比例最多。

只要是第二种非正常的符号消费,有很大的比例,都是为了炫耀。

那么,怎样识别是不是炫耀?

区别是两种心理,如果消费是为了获得认同感,就不算是炫耀,如果消费是为了获得优越感,那就是炫耀消费。

比如,网上流行的一张奢侈品鄙视图(女同胞都知道,而男同胞都不知道的):

微信图片_20200828164300.png

其实,生活当中,这个的鄙视链,不止是在奢侈品里存在,在各种场景里都存在。只要比的是优越感,就一定有排序,成为一种集体的共识。

优越感背后是鄙视链,而这种鄙视链的形成,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提出了品位区隔消费论有很好的解释。

他认为,经济资本与文化资本是对社会的分化进行考察的两个必要维度。他认为,现在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表现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日趋审美化,他们从原来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转变为对不同生活风格的选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斗争实际上成了为寻求区隔而展开的符号斗争。

社会阶级并非仅仅通过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来界定,也通过阶级习惯来界定,这种习惯通常与阶级地位相关联。

布迪厄主要区分出了三种品位:

第一,合法品位,这是获取支配阶级中教育程度最高的集体成员资格的钥匙;

第二,中产阶级品位,普遍存在于中产阶级阶层中;

第三,大众品位,普遍存在于工人阶级中,但与教育资本成反相关。

不同地位的阶级群体通过在其独特的消费行为基础上形成的消费模式相区分。不同的阶级群体在消费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文化品位,从而达成本群体的社会认同,与其他品位不合的群体相区隔。

布迪厄指出,消费作为一种符号性活动,是一种具有相对自主性的实践,并不是直接产生或决定于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实际上,消费是一种确立社会各群体差异的方式,而不是仅仅体现已有的其他因素决定的差异。

所以,符号消费不仅指对商品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消费,还指某种意义或信息的符号表达的过程。

那么,看完这里,你就能发现了一个很大的知识连接,就是很多人搞不清楚学营销的人,为什么要学社会学?

营销人要掌握社会学知识,是因为社会的分层,社会阶层的心理,社会阶层符号和认同感的不同,所以他们的消费行为,炫耀的动机就都不同,你不了解这些,你就无法用营销心理学的知识,为你的品牌和产品赋能。

你还记得辉哥在《瞧,这样的才是销售高手,他们是这样创造价值的!》这篇文章中讲过销售和营销的核心的区别就是应用心理学的类型不一样。销售是应用认知心理学居多,而营销就是应用社会心理学居多。至于原因,你自己复习文章。

综上,你要利用用户潜意识里的炫耀做营销,做设计,你就得研究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做结合。你研究透了,自然,你就能利用用户的炫耀心理做免费的自发的顺其自然的传播。

用户一不小心,就炫耀了,这个一不小心,你的品牌,就进入一个个圈子了。

03 总结说几句

今天这一篇,没有讲什么方法论,只讲了两个道理,虽然我也知道你或许听过许多的营销道理,仍然会做不好营销,卖不好产品,甚至自己都还没搞到对象。
重要的是那些都是过去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需要积累很多新的认知和概念,并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积累多了,也就能做好营销了。
所以,保持关注,每天为你普及一点,启蒙一点,这样,你就能在未来某一天产生关键性的顿悟,解决你的大问题,做好营销,过好人生。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