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度损失900亿,真实的陆奇是怎样的?

案例资讯
市场部网
2018-07-11
运营研究社

前些日子,拼多多将上市的消息在网上掀起热议,随着拼多多不断飙升的热度,陆奇再次被推到大众眼前。
上一次陆奇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是从百度离职的时候。百度市值损失近900亿,他的离职被称为“史上最贵离职”。(查了半天没查到第二贵的是谁

如今,拼多多招股书披露的文件显示,陆奇将担任拼多多独立董事和薪酬委员会主席。
两次出击,中间仅仅隔了43天!
为什么是拼多多?陆奇与拼多多的结合是一场营销游戏吗?陆奇的声誉会被拼多多透支吗?拼多多能因陆奇的影响力卖个好价钱吗?

类似的问题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吃瓜群众的脑子已经被媒体搞晕了。
可是真实的陆奇,我们又了解多少呢?

职业生涯一路开挂
从百度离职时,陆奇没有确定下一家归宿。网友们可是着急坏了,把小米、阿里、腾讯这些大厂轮番猜了个遍,还“热心”地帮陆奇权衡利弊。
在普通人看来,无论哪一个选择都显得非常“高大上”。可我觉得,因为这个人是陆奇,所以有这些出路一点都不足为怪。

陆奇的师兄李开复(卡耐基梅隆大学校友)曾做过这样的评价:
“陆奇是少数这种有战略技术眼光,又能执行得很好的人,他加入任何的一个公司,都是对这个公司的加分。” 
当然,在陆奇从百度离职之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但其实在百度之前,陆奇已经在全球科技公司闯出了斐然的成绩,相继拿下“华人科学家的高峰”、“硅谷华人传奇”、“美国科技领域职位最高的大陆华人”这些称誉。

1996 年,陆奇进入 IBM 研究院工作。
1998 年,加入雅虎公司,并于 2007 年晋升为雅虎执行副总裁。
2009 年,正式加盟微软任网络服务集团总裁,2013 年出任微软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
尤其是在微软的这段工作经历,陆奇被冠以“破局者”的角色。
当时,微软与谷歌正处于史诗级对决的关键时期。沈向洋(卡耐基梅隆大学校友)将陆奇引荐给鲍尔默(时任微软CEO)。
两人沟通 6 小时之久,最终,鲍尔默给陆奇发出工作邀请。

在任职信中,大 Boss 鲍尔默毫不吝啬对陆奇的夸奖:
“陆奇集深厚的技术专业技能、杰出的领导能力以及广博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在业界是非常罕见的奇才”。
入职后,陆奇没有让微软失望,否则也就坐不上全球执行副总裁的宝座了。
都说真正优秀的人样样都强,陆奇确实是这样没错了。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业务能力、隐而不发的竞争意识、极度勤奋的打拼精神,给了微软对决谷歌的信心。
在工作方法上,陆奇致力于专注一个领域。
他打破了微软以往三年一轮的产品周期传统,将更新频次提到 3 个月 1 次。此外,陆奇还一手打造了 Bing(必应)搜索,他要求员工每天找 5 个关键词进行搜索,并和谷歌的进行比较。
陆奇说:
“搜索是一个产品,质量是根本的东西”。
为此,谷歌搜索部门工程副总裁尤迪·曼伯尔发出这样的评价:
“陆奇是我们最好的竞争对手。”
当你被竞争对手足够重视时,说明你的能力已经震慑到对方了。
然而,正当一切开展得顺顺当当的时候,陆奇离职(2016 年 9 月)了!据传他当时已是新任 CEO 人选。

这么厉害的人要走,比尔·盖茨(2008 年 6 月 27 日已从微软退休,但仍做董事长)当然要极力挽留。
后来,陆奇在接受《中国引力波》节目采访的时候说,
“盖茨他其实对我特别好,他说,反正你要什么,想休假一年两年回来当首席技术官,或者你想要做什么业务,我们去搞个业务给你。我们就等着你就是了。”
如今,陆奇离开微软将近 2 年,但在百度输入“微软破局者”这个关键词,跳出来的依然是铺天盖地与陆奇相关的信息。
陆奇在国内的职业生涯始于 2017 年 1 月,他加入百度,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百度董事及董事会副主席,直接汇报对象是李彦宏。

可是,一切依旧出乎意料,在百度任职 486 天,陆奇离职了。
不管谁是谁非,有怎样得利益纠葛,陆奇的职业生涯一路辉煌得足以闪瞎我的眼睛。
然而,我很难想象,对于年幼时的陆奇而言,一顿饱饭都是奢求。

每个阶段都勤奋到极致
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我们已经体会不到物质匮乏年代的艰苦。
但,陆奇体会过。
据说,陆奇的父母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他小时候被寄养在江苏的爷爷家里。据陆奇回忆,那里没水没电,一年难得吃上几次肉。
那时候,陆奇最向往的职业是当老师,只为了能够吃饱饭。
陆奇在后来的采访中说,
“当时吃肉很难,可能只在过年时吃一次。老师像国王一样生活,每天都能吃上肉,而且百分百能吃饱饭。”
因环境恶劣以及营养不良,陆奇体格孱弱,在轮船制造工厂的招工中被刷下来。

这是大家在谈陆奇时总会提到的一次挫败,很快,他又经历了另一次挫败。
在一次访谈中,陆奇表示,他在选择专业时考虑过物理学专业,“因为这个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到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但近视的他不符合报名条件。
不知道陆奇后来想起这两次“挫败”是什么样的感受?但我总相信,无论他进入哪一个领域,都会成为领头羊,因为他实在是“太拼”了!

在挫败的打击下,陆奇发奋图强考上了复旦大学,入校后,更是一直坚守“学霸”模式。
也许有人会说,他能成为学霸是因为他聪明活跃,其实并不是。
恰恰相反,在辅导员眼里,陆奇是“并非活跃,但沉稳前进”的学生。
在本科同学的眼里,陆奇给大家的是“刻板”的印象:
“背着大书包在校园里穿梭,在林荫小道上反反复复背诵着单词。他那时候瘦瘦小小、眼镜没有挂到鼻梁上。但就是这个‘眼镜老挂不准’的陆奇,却扛着个“全年级最大的书包。
《复旦青年》报纸曾写过关于陆奇的文章,当时记者查到了陆奇本科时 49 门课程的成绩,其中就有 33 个“优等”和 14 个“良好”。本科毕业时,陆奇成了班里考上研究生的八十人之一。

在 2009 年的一次访谈中,陆奇回忆起漫长的复旦生活,他表示,这 8 年将他的技术基础打得很扎实,这才有了之后更多的机会。
没有人的成功能走捷径,一路开挂的职业生涯,是因为早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 年!有多少人能在大学学业中勤勤恳恳度过 8 年?
进入工作岗位后,陆奇的勤奋更是到了一种“丧心病狂”的程度。

他在工作上的投入超乎常人的想象:凌晨 3 点起床后查收邮件,5 点到 6 点到达办公室,在这段不受干扰的时间里,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
他的座右铭是要做更多(do more)、知道更多(know more)、成就更多(be more)。
“more” 是没有止境的,而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 more ”的觉悟,更缺乏“ do ”的行动力。
2017 年 4 月 28 日,在百度 DuerOS 和小鱼在家联合召开的新品发布会上,李开复和陆奇首次同台。
李开复这样评价陆奇:
“陆奇在硅谷是非常出名的,晚上三四点起床,又懂技术,又能带团队,是华人在美国之光。”
我们并不是要宣扬每天只睡 3 小时,只是想说,陆奇对工作真的太“疯狂”!只是想说,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付出了别人不知道的辛苦!

虽然,陆奇的成功经历无法复制,但他面对职业生涯选择时的态度和格局,或许能给焦虑迷茫的我们一些提点。

在适当的时候跳上适当的船
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陆奇谈起:
“有人说时机就是一切,但是,机遇总是有,关键是你能在适当的时候跳上适当的船。”
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毕业,陆奇获得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本已经过上安安定定的日子,年幼时当老师的理想也实现了。偏偏这时候,陆奇人生中的第一艘船开过来了。
据说,一个风雨大作的周日,陆奇无法骑车回家看望父母。同一时间,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埃德蒙·克拉克也碰上了这场雨,他站在复旦的教室里,台下来听讲座的学生却寥寥无几。

陆奇被喊去填一个空座。结果,他在讲座期间的提问让克拉克教授记住了他。看过陆奇的论文之后,克拉克教授决定为陆奇提供攻读博士学位的奖学金,并免去了 45 美元的申请手续费。
这个突然出现的机会,让陆奇踏上了赴美的道路,更改变了他的人生。
还有其他人也在听讲座,为什么偏偏是陆奇获得这个宝贵的机会?
即使去听这场讲座纯属意外,可后来,陆奇认真对待了这次机会,便顺利跳上了这条合适的船。
如果当时陆奇没有跳上卡内基梅隆大学这艘船,他便无法遇到接下来的那些“船”了。
或许你会说,陆奇能这么果断地做出选择,是因为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机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可是,复旦大学教师的职位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呀。
陆奇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场讲座中,这样告诉中国留学生,
“机会就像公车,错过一班永远有下一班,但不要以为一班车就是把你从你现在的位置带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
陆奇能做这样的选择,在于他不将任何一次机会作为“致命”的决定,在于他清楚没有一个选择能让人直接到达想要去的地方。他承认过程的曲折,需要不断去尝试和努力。

从卡耐梅隆大学毕业后,摆在陆奇面前的选择是:回国?华尔街?硅谷?创业?
在大师兄李开复的指导下,陆奇跳上了 IBM 这艘“大船”。
此后的职业生涯选择中,陆奇一路瞄准身边的“船”,从 IBM 到雅虎,从雅虎到微软,再从微软到百度,直至离开百度,他始终信奉“在适当的时候跳上适当的船”。

也许你会说,陆奇能成功是因为他起点高,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人压根就遇不到这样的“船”,更别说跳上这些“船”。
那么你需要先问问自己,你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努力到极致了吗?

我们缺的不是励志故事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学生时代的陆奇很喜欢的一本书,书中“人生是一场不停的,无情的战斗”、“向前,向前,永远不要停” 的描述是陆奇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从来不缺人生大道理,也不缺陆奇这样的励志故事。
机会总是有,关键是你能在适当的时候跳上适当的船。错过机会也不用太担心,没有一个选择能将你直接带到目的地。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