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亲子游有刚需、也愿意花钱,但真不想跟团”…四个中产妈妈这样说 ...

消费者洞察
市场部网
2017-12-12
旅游商业观察

当我们聊亲子游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
是旅行社精心设计好的一段行程,孩子和父母配合出演?是拒绝紧凑的安排,一家人其乐融融度过慵懒闲散的时光?或者,是大人孩子共同参与线路的DIY,在旅行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和成长?
这次我们不想再猜了。TBO(旅游商业观察)找到了几位年轻妈妈,想直接听听她们的理解:对亲子游产品到底是如何认知的?最喜欢什么样的目的地?可接受的一次亲子游预算是多少,行程通常有哪些环节,又最爱在哪里预定产品?
聊天中,我们发现,就“很多消费者的审美能力,已经超过了旅游业者的综合素质”这一论调,在亲子游领域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妈妈们见多识广、能玩会玩,且对孩子的教育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不盲从。也因此,旅行社、亲子游机构的常规产品想要打动她们的心,显得并不容易。
亲子游最主力的消费决策者,究竟是怎么想的?本期推送TBO将带您一探究竟。
NO.1
口述者:球球妈
孩子7岁 坐标南京 全职妈妈
“和孩子一起参与到一场旅行的策划中,旅行社可做不到。” 
妈妈画像:
从球球两三岁的时候,球球妈就带球球出去旅行了,到现在已经能达到旅行停留时间半个月,甚至更长。因为是全职妈妈,且有着丰富的旅行经验,所以球球妈很少选择跟团,而是喜欢先给孩子讲当地的历史文化、交通地理,根据球球的兴趣点再做攻略,和孩子一起完成一场旅行的策划。
实际上我自己有过几次跟团的经验,但体验都不是很美好,主要还是行程比较赶,时间不自由。英国我去过三次,最早一次跟团,后面都是带球球自由行。比如球球喜欢博物馆,我们在大英博物馆就可以租个讲解器,让他待个够。
优惠对我们来说倒不是很重要,无非是产品价格是否匹配价值。如果说亲子游产品的课程内容没有可替代性、只有某家机构才可以学到,我可以考虑;但目前的情况下,我觉得很多机构提供的产品还是很尴尬。虽然加了附加值,但总觉得不值那么多钱,没学到什么东西。
比如一些出国的夏令营项目,我们每次在国外都会看到很多中国孩子,但就我观察,质量绝不会像老师承诺家长的样子。比如我在购物村看到孩子拿着一堆打折券,买了冰淇淋在等购物的老师,看到一些孩子围绕教堂走马观花没有讲解。我认为这还是很形式主义。
而且如果想去当地学校学习,据我了解,完全可以自己申请。比如我们计划明年暑假去美国住上一个月,就可以和朋友两家租一套房子住下来;当地有很多暑期活动,都可以拿来给孩子选择、报名。
很多老师和项目都有利益关系,我不是不相信他们,而是对于他们互相抽成多少、孩子在里面可以学到什么,是不是就中国孩子在一块,偶尔和外国孩子合个影?我不清楚。而且就我国外看到的现象,我也不愿意他跟着所谓的夏令营到所谓的学校去。
那些地方,我们自己也可以去到,而且一家人的旅途中,也常常会有令人留下回忆的有趣细节。
之前我们去哈佛大学,孩子的大门牙掉了,我们就把它埋在了校园里面的一棵树下。刚要把泥土掩盖上的时候,我发现大树根下有个小芽,就和孩子说,你看牙齿刚种下去就发芽了,等它长成大树的时候,你长大了,来上学的时候再来看一看。那时候他还很小就信了,现在还经常和我说,要努力去看我的牙。
作为消费者,妈妈说:
我挑选目的地会将安全放在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常去欧洲,美国,新加坡,澳新和日本这类国家。希望目的地有历史文化,还有自然风光。比如美国一个月自驾东部到西部,长途选择飞机,短途自驾,每天都是五星级酒店。一家三口大约十万左右。预定产品时,我会在携程、booking、租车类网站上比较价格。
NO.2
口述者:Christine妈妈
孩子11岁 坐标深圳 企业高管
“我不喜欢被支配、照着流程走的感觉”
妈妈画像:
Christine妈妈是单亲妈妈,工作好薪水高,却常苦恼于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也因此,亲子旅行成为Christine妈妈和Christine沟通母女情感难能可贵的时刻。但是因为工作繁忙,Christine妈妈并没有时间去做攻略、考虑带孩子玩什么地方,怎么玩,于是海岛+度假村成为Christine和妈妈的亲子游标配。
对我来说,我和孩子的“亲子游”来的太晚了。
从去年开始,我才通过一些OTA网站、专门的亲子游机构去了解一些亲子产品,希望利用假期带女儿参加。值得开心的是,妈妈们带孩子可参加的项目真的很多。但我们在参加完一次旅行后,就放弃了跟团游,因为它有一套固定的流程,来不得一点变通。
那是一次海岛之旅,我记得第一天是团队破冰、简单的一些周边游览,Christine在跑的时候摔伤了,还不轻。于是第二天的远程景点我们两就没去成,在酒店里呆了一天。
第三天,活动中有设计一个考验妈妈和孩子的默契度比赛,这对我和女儿来说太尬了。孩子本来就不太亲我,还要一起去完成一个项目,老师在旁边加油助威,去和其他家庭比拼,我觉得没什么意思。而且整个旅行过程中,孩子和我都很累,我们的感情并没有得到交流提升。
所以我现在的方法是,订一个好的度假村,比如酒店里能看到很好的风景,或者有很丰富的设施,在小红书上就经常会有达人推荐。我看着不错,就会在OTA上下单,通常三四天的短途假期在酒店的时光就非常充实。
我不是说跟团的产品不好,实际上,很多行程里都有自由行无法得到的体验——但是时间限制、行程太满、互动环节尴尬,加上我不喜欢被支配照着流程走的感觉,使得目前我们只能享受简单的,以海岛为主的休闲度假。接下来寒假,其实我们很想去欧洲,但这样的行程要辗转几个城市,我还在犹豫要不要跟团。
作为消费者,妈妈说:
我比较喜欢海岛类目的地的一价全包产品,比如酒店+接送机,可以接受的价格在3万左右一人。之前我们去巴厘岛的别墅酒店,5日4晚,差不多近2万一人。平时在微信公众号和小红书上获取旅游信息较多,偏爱朋友圈他人推荐的爆款酒店。
NO.3
口述者:兜姐妈妈(公众号:带你兜兜风)
孩子4岁半 坐标上海 企业中层
“亲子游跟团产品适合那种孩子特皮的、和懒人爸妈型的吧”
妈妈画像:
对兜姐来说,妈妈可能更像是她的姐姐或朋友,由于吃喝拉撒都是外婆在负责,兜姐和妈妈相处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一起学习和玩耍。兜妈认为,亲子旅行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孩子可以通过旅行最直观的了解世界,家长也可以更充分的感受她的惊喜和快乐。兜妈还特意开了一个公众号“带你兜兜风”记录孩子的每次旅行。
兜姐目前最喜欢的是巴厘岛的那次旅行,因为她特别喜欢动画片《海洋奇缘》,半年多过去了她还念念不忘,觉得那就是《海洋奇缘》的女主角莫阿娜的家。
当时我们报的精品小团,就一家人,有单独的导游和司机,行动比较方便,安排也很轻松。但说实话,如果让我再去一次,我不太会报团了,首先行程还是有限制,得跑景点,而我就想散漫的玩耍。
我们平时的亲子游基本以长三角短途、过个周末为主,会着重考虑酒店环境,偏好自然风光类目的地。因为现在环境污染太严重,孩子又是过敏体质,所以想带她去美的地方。环节也会安排她感兴趣的:动物园、植物园、还有自然博物馆。然后会适当安排一些人文类景点,感受下历史文化。这些简单做些功课就行,完全不用参团。
孩子现在4岁半,也达到了一些亲子游机构的跟团产品的年龄要求,我看到很多项目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有老师带着玩,即使贵也有道理。但我还是更愿意自己带孩子玩,否则就失去带她出去的意义了,本来平时相处就不多。这类产品适合那种孩子特皮的、家长看着就烦的类型,和懒人爸妈型的吧。
作为消费者,妈妈说:
喜欢自然风光多过于人文古迹,最爱海岛,酒店一定要舒服漂亮。周末游人均1000元左右可以接受,长途和出境看产品品质。常用驴妈妈的驴悦亲子游、门票和周边游玩团购用彩贝壳,机票酒店单独订用携程。
NO.4
口述者:Amanda
大宝4岁(女) 小宝1岁(男)坐标武汉全职妈妈
“直接找当地的地接,既分摊了费用、便宜,行程还舒适”
妈妈画像:
虽然是全职妈妈,但Amanda对于当下舒适生活的得来不易颇有感言。对她来说,奋斗的人生似乎来不得半点放松,兴趣班要有,亲子游要有,但都得精打细算。如果不能给孩子上几个兴趣班,一年出个一次国,仿佛回到学校就比不上其他同学、少了许多谈资似的。这种旅游鄙视链已经深刻的传递到下一代环境中了。
其实我不太清楚幼儿园的沙子和巴厘岛的、马尔代夫的沙子有什么区别。两个孩子都还小,我觉得他们不太会记得清所见到的景色,他们记住的会是好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细节,所以从生活场景入手引导,教会孩子观察、模仿、学习才是能力提升的途径,亲子游终究还是生活的一种场景补充。
比如孩子看蚂蚁搬家,我会在他们观察的时候引导他们思考,蚂蚁是什么样的动物?他们的生活习性,什么情况下会迁徙?孩子得到了思考、认识事物的能力就是收获,干嘛非得要去海边挖贝壳呢?
我记得有家公司有个教女孩礼仪的营地活动,觉得很搞笑。孩子的一举一动、行为教养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长期熏陶下形成的,三四天的营地教育就能够有什么改变?无非是换个说法挣家长的钱。
未来孩子的旅行,我会全心参与其中,主要强调主题和质量,而不在于去的地方是否高端。由于我有比较丰富的自由行经验,对旅游环节有大概的了解,出境游我倾向于几个熟悉的家庭一道出游,直接找当地的地接,既分摊了费用、便宜,行程还舒适。很多亲子游产品看起来常搞秒杀,但酒店没什么选择,加之档期也固定。而且好好算下,自己定实际上更便宜呀,只要是提前筹划。
行程中的亲子互动环节,因为谁也不会比我更懂自己的孩子,我会选择自己设计,每次旅行争取让他们得到一些新认知。
作为消费者,妈妈说:
出行前我会对比跟团游、定制游产品的价格,然后再看自己去打包要多少钱。一般我会在网络上、别人攻略里找他人推荐的地接,找不到也没事儿,去了当地再跟团也绝对能省大笔银子。
以上是TBO和四位妈妈的聊天实录,她们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最有潜力的城市中产对亲子游产品的认知。她们旅行经验丰富、对亲子游有刚需,但目前还很少有服务机构能够“一站式满足”,所以妈妈们也都有了自己设计组合产品的习惯。
当然,妈妈们也表示,如果真的有#价值无可取代#,能打动他们的跟团产品,她们也会毫不犹豫的为孩子选择的。
下面是TBO与亲子专家的交流时间,对于以上妈妈们的观点,他们怎么看?而亲子游产品的提供者,未来可以朝什么方向努力?
@孙舒浩 麦淘亲子 副总裁
旅游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有点不同的是,其他行业呈现的是专业化、细分化趋势,而旅游却由专业转向了个人自助。那在当下,跟团的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呢?我认为首先孩子出行有社交的需求,如果有同龄的玩伴,体验会更好、更丰富。
第二就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场景教育,尽管机票酒店这样的标品容易实现自助,但独特的体验,教育元素是需要专业设计的。比如我们有个团,去参观日本的垃圾处理厂,学习日本的环保精神,还会去到日本的小学里与日本孩子共度一天。这样的内容就很特别。
@青春河边巢 亲子达人 作家(微博:@青春河边巢)
家长们开始变的火眼金睛了,以至于现在的亲子游产品很难做,因为对于有自由行能力的家长,它提供的东西和传统旅行社依然没有太大区别,一是很多资源不是独家的,加上品牌和孩子没有强关联,可替代性非常强。
以教育公司新东方来说,他来抢占亲子蛋糕就很自然,学语言的学生可直接转化成游学客户,这些孩子长大很多都有留学需求,那么孩子小时候,老师就和家长说可以带孩子去XX项目,拿证书,对于以后的留学有加分。那家长当然会更愿意参加这个,而且留学几十万的事儿都愿意花,游学算什么呢?
我认为亲子机构可以在玩法上去多做创新,旅拍、达人领队都玩烂了。
有用+高性价比,这大概是人们对于消费品的最高追求,亲子游产品也不例外。根据上述妈妈的采访以及亲子专家点评,各位看官心里或许也有自己的见解、不吐不快。如果你对消费者需求/亲子游产品有任何吐槽/建议,咱们评论区见!
· END ·
市场部网——领先的市场人职业服务平台,工作好帮手,职业助推器。关注市场部网微信公众号:市场部网(scbw2006),每日7:50 定时收市场资讯、营销干货,与百万市场人每日进步一点点。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