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朋友说:
你每天精力旺盛,写作像呼吸一样简单,我也要像你一样写作。我说:你的目标是什么?得到答案是,出书、赚个百万。
我立刻反驳道,“怎么赚百万,多久出书?每个人工作强度不一样,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才能全心投入,别只看到别人的结果,单纯模仿,不然会成为陪跑者。”这话听起来有点打击人,但真没那个意思。
独立工作几年,我最喜欢一个变化是:
不太在意别人看法。一方面,找到擅长的事情,给我很大的安全感;另一方面,选择和谁交往、这周想去哪儿,全都由个人决定。所以,会按照意愿来设计生活。
因此,处理人际关系和内耗的时间,全都用在喜欢的事情上,才让我变得更自我,刻意而来的事情,做的越来越少。
互联网世界里,每天都有精彩发生,大佬IP亲自玩短视频,给你讲爽文、讲段子,让大家愉快,这没什么不好。
但要记得,大脑像一台机器,根据已有信息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然后,把反应传递给意识,让我们误以为这是真实的,你以为是在控制大脑,实际大脑根据信息给你制造幻觉。
所以,我真心建议,不要把幻觉当成目标,否则你会吃大亏。有时候,不必过分勤奋,不要总想着模仿别人。
01
说出来,你会感到惊讶:
我不相信勤奋,也不相信笨拙,从根本上对勤能补拙也产生过怀疑,一度认为这句话不完善情况下,还会让人做出错误的决策。
虽然我很勤奋,但觉得勤奋是努力的山寨版,我更相信努力,努力和勤奋不在一个层面上,努力包括勤奋,对于努力而言,更重要是方向、方式、目标的差异,而不是时长和付出。
为什么这么说?
你认为速成是什么意思?大部分对它的理解是:搞快点,快速完成。所以,它背后指一个快字。结果,从不代表原因,为了快而快,只能接触一些表象。
其实,速成是「快速入门」。即,学习一门技能,做一件事时,用最短时间搞定基本面知识,然后在过程中思考、迭代,直到未来某天能成功。
拿做营销来说:
这么多年过去,很多人依然把「品牌建设」和「广告投放、内容营销」划上等号。
他们特别关注广告创意,slogan、选择哪家渠道,哪个KOL开发广告,但是,品牌真正价值在于给人留下长远印象,尤其在碎片化时代,单纯靠散点传播对目标帮助很受限。
很多人只看到表面,看到好文章立刻收藏,学习竞品的各种营销方法,面对这么多不同的观点,很难挑选出真正适合长期品牌建设的策略。到头来,和付出不成正比,收获并不多,看似很勤奋,其实是低效的勤奋。
你还记得题海战术吗?学生时代,每个人再熟悉不过。
一提到该场景,我头都要炸,从早到晚,几个月不停地做练习题、模拟试卷,这叫勤奋。除几个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能拿到好成绩外,大多数做不到。
因为想靠刷题出好结果,所付出的,远不止于勤奋。
通常,一个人要先熟悉题材、知识点,挑选合适的试卷,解题时,一遍一遍重复相同的步骤,即:分析题目、找出已知和隐藏的条件、判断题型、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最后用相关知识点来解题。
过程复杂又痛苦,大部分人坚持不下来,他们宁可直接拿练习题和试卷开刷,把命运交给上帝,也不愿审视过程。
你知道吗?过程中,勤奋带来的好处几乎为零,一个人没有深入地理解题型,没有牢固地掌握知识点的循环,虽然记住一些解题方法,但在稍微复杂的题目面前,就没招了。
所以,我总说:勤奋的人比较懒,不肯真正去努力,幻想简单重复带来质变,以此掩盖回避问题实质的事实。
02
谈完勤奋,再说说它的对立面:笨拙。
你怎么看笨拙?
很笨,和笨蛋差不多吗?不是。我见过的笨拙五彩缤纷,有很多种。聪明人可能分成天才、普通人两种,但笨拙不一样,有很多层次,而且还因时间、场合不同,表现也不同。
坦率的说,金融方面,我承认像个白痴,缺乏常识,不是因为懒,是花时间学习、研究,目前还没有找到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但如果写文章、搞营销,我能做得很好,觉得这方面算个专家,有很好的表达力和阅读力。
所以,除非大脑有器质性的损伤,否则不存在全面笨拙,人存在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在擅长的领域里显得聪明多了,但在不擅长的领域就会显得笨拙。
因此,问题要转化成:如何找到适合发挥的领域?
你有没有想过,难道一个人真的一无是处吗?如果有一样东西能把它做得很好,为什么不去发展它,而要选择用勤奋去弥补短板呢?
在我看来,一个人但凡有一样、两样过人之处,可以在世界上安身立命,勤奋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伟大,笨拙也没那么可怕。
实际上,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别人说的话,开始相信自己是个笨蛋,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毕竟一旦觉得自己笨,那可能说明你不适合那个领域,关键是要继续前进,尝试新的领域。
我发现,运营干不好的同学,在市场端有很大潜质,不爱说话的人,偶尔表达想法时往往很有力量。
但是,如果已经认为自己是个笨蛋,不愿意尝试新事物,还相信“勤能补拙”,继续做重复简单的劳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最后只会更加失望,更加认为自己是笨蛋。
跟你分享个经历:
以前在部门里,每次有人告诉我很勤奋,我总会忍不住问:他具体在做什么?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无礼对吧?我并没有这个意思,我只是很好奇。
好奇什么?
他在做什么细活儿。对方回答不上来,只能说那人在“勤奋”。勤奋不仅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没有动词,我不知道这人具体忙什么?相反,笨蛋,总能给到我答案。
爱因斯坦有个假故事,你听过没?
大家都说他笨,因为做了四个歪歪扭扭的小板凳,还没成。“做板凳”是一个动词,说明确实在做一件具体的事,这比简单勤奋要好,至少他尝试了四次。
虽然这方面没天赋,但其他领域等着他去发挥,在物理研究所里,人们不会指望他做木工,人们会根据他在擅长领域的成就来评价他的聪明。
每次喝咖啡,我周围有些创业者,经常谈论工作时长,有的人一天工作12个小时,不休周末,看起来似乎比每天工作16小时,只休春节的企业主要逊色一点,我能理解想证明成功来之不易。
可是,每次都说因为自己勤奋,我就忍不住会问了:如果下属工作时间比你还长,那按照该逻辑,是不是应该他们来管理公司?
这说明,你们能管理公司,肯定不是因为勤奋。但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总是用勤奋来回答我的问题。
勤能补拙的说法也是一样,总是给出一种方便的解释:如果没成功,因为还不够勤奋,但勤奋永远没有顶峰。所以,所谓“笨蛋”最好不把希望寄托在勤奋上,而是找到自己愿意投入的领域去发挥。
03
我的经验来看:做事正确比勤奋、更快做大,更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
看过不少创业新手,也包括自己,一开始都会设定一个很大目标。然后逆向规划,思考为了实现目标,需要做些什么,什么资源。
方法听起来很完美,真正开始执行时会发现,根本没有足够资源,能力远远不够。
以我的经历为例:
刚从公司离职,开始创业时,以为给企业做做咨询应该没问题,开始具体规划才发现:工作经验和做咨询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咨询是教练思维,经验是传授主义,完全两套逻辑,此外,企业咨询链路很长,对刚创业的人来说,很不利于初期回款。
后来,我才正视到:诚实地评估技术水平和实际能力。
每个人赚钱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摆摊、开店,当二手房东,做淘宝店,也可以尝试做自媒体都行,对普通人来说,创业没有大小之分,
不论如何都得记住,你是普通人,什么是普通人?学历不高,不是超级聪明,技术超好的人,那种人去大公司,年薪至少一百万起,还有股权,根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不管一个人创业,还是和别人一起,你会发现每天起来都在花钱,以前花别人的钱,感受不太深,创业后,每天花自己的钱感受就深了。
所以,普通创业者,有三点:
一,不租豪华办公室。我做自媒体五年,刚开始只租几个月的共享办公室,之后没有租过任何地方。我在咖啡厅写作,或者蹭朋友的办公室,一直都是这样。
二,尽量自己做,非不要不招人。我也招过人,新手不好用,带人精力远比自己干麻烦多了,除非,预算够多,有一些小任务可以外包出去。
三,项目没起色,不扩张。今天想做A项目,明天觉得A项目太小了,决定做项目B。等到执行,项目B又不太赚钱,又不干了。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例子,总是把赚钱想得太简单了,以为每个人都能轻松赚到几百万。
作为普通创业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当前,仔细考虑手头的资源,从小处着手。
比如:
你想做短视频,先尝试剪辑100个视频出来,试着做出一个爆款;有了爆款,赶紧考虑自己要做什么产品?有什么能力?怎样通过产品赚钱,而不只依靠广告收入。
一开始,可以设定每天赚100、200块钱的小目标,慢慢增加到500、1000块。那些一上来5-10万的事情,轮不到你,他们都有积累的。
从小处开始至少有三个好处:可以根据目标找到合适的资源;能更清楚、更明确地制定计划;如果遇到问题,风险小,损失也小,可以快速调整。
04
那么,所谓“正确”,在商业思维中,到底指什么?
“正确”的核心是发现需求,解决需求,一块钱也是需求,10块也是需求,只有解决了需求,才有钱赚,有钱赚了,才能让生意持续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说到“正确”的过程,意味着:成本结构得合理,不能总亏钱,也不能老是靠风险投资来支撑。还意味着做事的方法,得有创新,不能总用过时的老办法。
只有当事情“正确”,才能坚持不懈,不会走错方向;才能真正谈论到长期主义;你才能利用复利的效果;才能慢工出细活。
别看我天天写作,一切都建立在上述之上,一直以来,我还很推崇三个心理动作:
- 反省
- 觉察
- 预估
“反省”是回头看过去,“觉察”是关注现在,“预估”是看向未来。前两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不偏离正确的道路。
但问题是,这样做会让进度变慢,而且,反省不容易把握度量,过度反省会陷入困境,如果过度觉察,也可能会让我们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所以,我基本以周为单位进行。
每个人都有内心秩序,有各种矛盾和协调。如何让矛盾协调,而不是用自己的矛,攻击自己的盾,就要你去理解和重构内心的秩序。
扎克伯格在哈佛演讲时也曾提到:
No one does when they begin. Ideas don't come out fully formed. They only become clear as you work on them. You just have to get started。
翻译成中文是:没有人一开始知道怎么做。想法也不会是完整的。在开始做的过程中,才会逐渐变得清晰。你需要做的,就是开始行动。
不考虑之前花的时间,不知不觉,从2020年至今,做自媒体也4年了,4年变动无数次,创业是一场关于探索自我和逐步前进的旅程。
现在,我每时每刻都在思考:我有什么,能做什么,要做什么。没有任何事情是一开始能很清楚的。围绕这三点,至少可以更有条理地向着创业的目标前进,避免了因为理想化而失败的风险。
有时候,太勤奋不是好事,应该停下来,好好想想。
总结而言
每个人拼的东西,不同。
你应该忘记勤能补拙,或者说,找到擅长的事情后,再勤能补拙,不然,只会证明自己是个笨蛋。嗯,我经历过,所以,分享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