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损失厌恶”的角度分析,怎样成为更好的自己

内容营销
于子桓
2022-06-13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一些人特别喜欢占便宜,这不是贬义,而是说他特别追求性价比。

他手里的100块钱他一定要买到相当于200块钱的东西才算是满意。全网各种比价、做各种价格攻略、拼团攻略、各种买正功率、各种迂回盘旋、围绕攻击策略......

凯迪曼有一个关于“损失厌恶”的研究,大概是说,你手里的100块钱在将要失去的时候,它的价值其实相当于200块钱。

生活中,我们还能经常看到另外一群人。他们很严肃很认真,但就是不喜欢赞赏别人。

在这些人这里,表扬和赞美之词,就像前面那些价格敏感者不想花掉自己的100块钱一样。

所以一个正常的估计是:这些表扬和赞美之词,在这些人的心智当中,价值应该是其他人的两倍以上。所以他们把这些词留给了自己,而不是想给别人。

现在我们只要稍微转一转头,就能看到另外一群人。当他们在人群中的时候,他们从不吝惜赞赏别人。

如果你刚好是他的领导,那你得到的当然会更多。现在就让我们来猜一猜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的损失厌恶可能是什么呢?

对了,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常规的一个损失厌恶的实验。假设你和另外19个小伙伴去参加一个问卷调查,答完问卷以后,测试方给你们20个人分发了两种礼品:一个是价值20美元的杯子,另一个是20美元现金。

然后又组织你们进行了一次小测验,让你们相互交换,看看你们是不是愿意,最后发现,不管你刚开始拿到的是杯子还是20美元,在不同的情况下,你总是不愿意跟别人交换。而你真正想发起交换的条件,大概就是对方的价值翻一番以后。

换句话说,如果你手里拿的是杯子,那你愿意交换的条件是对方给你40美元,如果你手里拿的是20美元,那么你愿意交换的条件是对方给你两个杯子。

是不是很生气?不管你失去的是杯子还是20美元,它的价值都远远超过了杯子和20美元本身一倍以上。这让人想起了哲学家经常说的,“我拥有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让我们来做另外一个游戏。

想象一下三年前的你和今天的你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按照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的说法,如果你在不停的学习,你就会发现一年前的你已经是一个傻逼了,所以想一想三年前的你,那应该是傻逼的三次方。

当然我们也不要迷信李善友,他说的也不一定对,所以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

想象一下,三年前的我,怎么样演变成三年后的我。

在这个演变的过程当中,我到底投入了什么?

或者说,我的损失厌恶会不会让我少投入了那些我特别珍视、真爱的东西,从而导致了今天的我?

这话听起来好像特别绕,但其实我知道你已经get到那个意思了。

过去的一个先哲或者说是伟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总是不断地把我们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从而塑造未来的我。现在我们要去看成功的经验,其实代表着,你总是能投入那些你“没有产生损失厌恶的”资源、能力或者是时间。

你之所以总是投入或者迷恋成功的经验,其实是因为你没有发现那个你“不愿意投入或是损失厌恶相关资源”的能力条件是什么。

逻辑上来讲,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可能有两个相对来说比较主流的因素决定,第一个叫学习,第二个叫合作。

所谓的损失厌恶其实是因为可能会损失而带来的某种放大作用,把原来正常的价值放大一倍以上。

之所以学习,是因为你放大了可以通过学习所获得的价值。

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你放大了可以经由合作获得别人能给予你的价值。

假设一个企业有三个环节,研发、生产和营销。那么作为一个企业,他可以全在内部进行学习和提高,也可以和外部的生态进行交换。

比如说企业掌握了营销,所以向外部采购生产和研发的能力。或者企业掌握了研发,可以向外部采购生产和营销能力。

我们会发现在不同的行业当中,各种各样的企业都存在,有大而全的,也有小而美的。这也许就正好取决于他们的领导人的损失厌恶是什么吧。

长江商学院的曾鸣教授在阿里当了几年的首席战略官之后,写了一本书叫《智能商业》。他在里面提到了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这样一个未来模式。这让具有各种各样特色的企业有了更充分的学习与合作的可能性。

所以,现在如果有一个做保健品的公司跟你说,他要成为科技领先型的企业,那你就完全可以不要相信他了。因为即便是在生物技术的最前沿,现在也已经开始从标准的技术提高向个性化的服务发展了。想一想基于基因检测之后,针对特殊基因突变点位的各种癌症治疗产品,它的工作逻辑其实就是数据智能和网络系统,而不是普遍的标准的技术领先。

所以真正的保健品公司,如果想要提高更好的服务,不是有更高明的技术,而是能够真正的利用数据针对个人进行定制化的服务。

当然,说归说,做归做。在说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别人的成功经验来说,在做的时候其实我们才真正关注我们到底厌恶什么样的损失,会怎么样规划自己的未来。

一个在合作领域成功起家的人,他会不停的向外界说,他要学习要学习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等等,但是事实上他做的时候依然会在合作上发扬光大。

而一个以学习起家的人,可能他会说我要不停地去研究怎么样发挥和发扬别人的价值,寻求更高的合作,但其实最终他会因为自己的损失厌恶而不停地往自己身上增加各种的新能力,最后把自己变成一个全但不强的学习题。

所以现在到了真正去反思自己的时候了,真正去想一想你所说的怎么样能真的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

真正的落地才代表着,你有机会改变那个未来的你。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