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
焦虑是一种阴影。
焦虑是一种死亡的阴影。
现在你心里在想什么?曾经活力四射的CoCo?还是本该无忧无虑的少年?
心为方寸地,也是方寸山。
方寸之小容不下一粒尘沙,方寸之大,方可保罗星辰大海。
方寸至敏,敏锐到到可以捕捉一丝猜忌的目光。
方可至疏,疏漏到可以唾面自干,是高僧大德的武功。这功夫源自于《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方寸心透出一股浓浓的禅意,令人神往。
我也会背,“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或者“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可是,然后呢?焦虑依旧。
佛法讲究信解行证,信就是一道门槛,也就是所谓的只渡有缘人。
那么那个被挡在门槛外的是什么呢?
一般认为我们的心有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理性或者说是意识想追寻智慧,但非理性部分被挡在了门槛外。
举个例子,某产品在抖音上单盒100元,卖得不好,但买二送一的三盒装则卖得特别好。
理性会得出以下结论:
A. 消费者贪便宜,买二送一相当于70元每盒。
B. 消费者是想赚便宜不是想买便宜货,因为类似的产品有卖50元的也有卖30元的。
注意,这些理性分析出来的理由看起来有道理,但其实很有可能不真实。
真正真实的是买二送一确实有很多人采取了购买决策,因为他们的行动也可能是非理性的。所以想要安顿我们的心,光从理性入手完全不足够。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王德峰老师的性灵,那是一种想象、直觉、领悟。
而孔子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过程正是意识和性灵逐步融合的过程。
七十之心正是性灵之人,是从当今的个人主义、理性主义和世俗主义中解放出来的性灵之心。
正是它帮助我们信仰宗教、感悟哲学、欣赏艺术。
所以想要不焦虑就去听王德峰老师的课吧!
儒家说:要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道家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佛家说:去除是非、善恶、得失,有一颗不二之心。
这些都很难,但是也有一个方便法门,就是借他山之方寸地,安放我心。
一个只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好。如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成为我们伙伴的小动物,某个漫威的圈层……
最近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你不会因为优秀被爱,只会因为被爱而优秀”。
所以为了我之被爱,让我们先付出最小的一份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