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每周总结的产品经理,都会写点啥?【9月第三周】

职业指南
王海
2021-09-21

一年52周,每周都要总结反思。

我之前试过365天每日记录,一段时间后觉的不合理。我们不是每天都有启发,刻意为了总结而每日就失去了意义。

成长在于有感而发。我们以每周的维度记录,即不虚度,也能勾勒出成长的点线面。每周的点滴串起每月的连线,每月的连线交织出成长的方方面面。

我一般会按照产品经理的本职、商业管理的兴趣、个人成长的期望展开三方面的复盘。偶尔夹杂一些不符合三者的其他,很合理。

这是我在公众号分享每周总结思考的第四周,希望对在做产品、在职场的你有启发。


01 产品经理的本职


产品本职是要提升对产品的理解,加深自己对用户、需求、功能、项目的理解。

1 需求和供给

什么内容是市场需要,并且我们在供给上有优势的?这句话来自纯银讲社区的一篇文章。这句话对我感触很大。

第一层意思是——市场需要和供给优势的两个重点。前者是用户需求,决定了社区是否成立。后者是相对优势,决定了用户是否愿意用。

第二层意思是——做产品往往是取得平衡。因为市场需要的很多,大的竞争太激烈,小的用户太少又玩不起来。因此现在要寻找优质的中等规模、垂类的群体。

第三层意思是——做产品要有取舍。并不是说看到一个方向就开始做,而是要基于自身的资源情况,再决定立项。这回答的是“为什么是我们”的问题。

需求、供给、相对优势、理性决策都是经济学的范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微观经济学、博弈论的相关书籍看看。

2 推进的艺术

每日早会的时候,我会跟团队过项目进度。这周的进度有点风险。

我说:咱们的活动已经延期两天了,XX(产品小同学,他做的活动)你去跟运营确认下上线时间,如果时间不能动,那就考虑砍需求吧。

然后他直接在早会说,咱的需求没法砍之类的。我赶紧打住了他,下来找运营商量就行。

下来我跟他说:我知道需求没法砍,我的真实目的不是砍需求,而是让开发周末加班开发。但我不能直接说周末加班吧,所以我刚才只是为了铺垫而已。

目的是让大家知道,我们已经在关注需求延期的事了,而且很关注,并在考虑解法(砍需求),并且拉了运营来垫背(是他们非得上线的)。

后面就是推动老板去让开发周末加班了。

3 微博的不可替代性

跟同事聊天,他之前在微博。我问他:微博的核心能力是啥?我咋感觉就是发声渠道呢,但发声渠道在变化(用短视频也能发声)。

他说的对我启发很大,分享给大家:

一、发声渠道一直在变化,微信公众号之前也是,这点只是短视频放大了。

二、发酵。即事情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大,这个放大效应短视频平台不具备。

三、琢磨。就是微博的事情让大家看到后感觉「有故事」「不简单」,这个威力很大。

四、表态。短视频平台只是看了,然后点个赞就没了,这是格式化的态度。但微博的转发、评论都是核心。

第二点是他主要说的,三大概提了一下我很认同,四是我自己加上去。

所以啊,微博暂时还是不可替代。


02 商业管理的兴趣


产品是公司商业形式的载体,公司的意志通过产品表现出来。产品经理就是执行商业意志的中间人角色。因此,懂商业是产品经理跃迁的必备技能。

1 半天妖烤鱼店的烤串

这两天特意去吃了半天妖烤鱼,起因是半天妖是小马宋的经典案例。

除了公众号推文讲的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口号是不用挑、米饭和配菜都是最好),这都是在打造「来这就对了」的感觉。品牌不就是感觉吗,很对。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菜单里的烤串,我之前吃的烤鱼诸如江边城外是没有烤串的。但这烤串,是真的洞察用户诉求。

站在店家的角度,肯定是想提高客单价,到店的角度有几条路:提高菜单的价格、让用户点更多的菜和酒水。

烤串是第二个点,让用户点更多的菜和酒水。餐饮的连锁要标准化,解决快速供应、简单出餐的两大核心。烤串就是这么个好品类。

但烤串还命中了用户需求,相信没有人不喜欢吃烤串。让一个点了烤鱼的人,再点一份干锅牛蛙不太现实(他会觉得没必要且客单价蹿升)。

但烤串是单份价格低、多份无上限、适合酒足饭饱后的聊天,真是破防。

这是一个洞察的好案例。

注:之前也有湘菜馆有烤串,但当时没多想。

2 挣钱的两套逻辑

挣B端的钱与C端的钱是两套完全不同的逻辑。

B端的需求是明确的,提供精准的价值即可。讲究干货、有用、复用、隐秘、小圈子、红利等等。

C端不一样,C端的核心是把他的需求挖掘放大,讲究精准、分层、回捞、定向等等。

但他俩在原点是相通的——匹配用户需求。无论是B端的干货隐秘还是C端的需求挖掘,都是匹配需求路上的包装罢了。

不一样中又透露着一样。


03 个人成长的期望


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我们没多少时间顾得上自己的成长了。这不对。

1 主动降噪

当我们开始主动去抵抗一些东西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有自驱。就跟抵抗睡意要早起一样。

我们的注意力都被当下裹挟了,没人关注昨天的事、上周的事、上月的事。

比如郑州新乡的洪水,没人关注了,也没信息了。比如鸿星尔克火了,那他在持续的火吗,给他带来变化了吗。

比如双减政策两三个月,这批被裁的员工,有新去处了吗。比如滴滴,下架了几个月了,然后呢?

跳出裹挟,整理思路,关注自己关注的事情,才能独立自主。这个核心就是降噪。

2 视频的效率,真低

如果站在学习、提升的角度去看视频,会发现非常低效。比如说需求分析的五种方法,看了1分钟他可能还在开场,看了3分钟你也才知道了两种。

文字仍然且一直是最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在阅读的时候看架构、看大概,可以速读、跳跃读等等。

更重要的是跟自己的已有的认知碰撞反馈,从而判断信息的有效性。但视频是无法提供反馈时间的,就是我说的都对,你快点跟上我的节奏。

视频号可能不适合知识连载,或者说视频只适合讲故事,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我仍是古典的文字崇尚者和价值阅读者,仍是坚持的输出践行者。

这里的核心仍是主动降噪。

3 成熟的标志

什么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我认为是:少谈论自己。

不谈辉煌的历史,饭后闲谈的追忆往昔没啥意义。

不谈现在的处境,你的性格、做事方式、周末去哪,没人关心。

不谈缥缈的计划,事做成了再说,不要还没做就去吹牛逼。

去聊你的看法、见解、判断,去聊你的兴趣、爱好、美感。

就是那种不浮躁的有目标感。

中秋节快乐,祝好~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