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品牌的强势市场是不能模仿出来的

品牌
市场部网
2012-02-27
市场部网
    每当谈起一流品牌的强势市场,很多老板都是羡慕嫉妒恨,于是乎,他们开始纷纷探究一流品牌的成功之谜,以期藉此创造自己的一流品牌和强势市场。

  只可惜很多老板只是戴着近视眼镜看这些一流品牌,他们只看到了一流品牌的部分策略、局部状况、某个阶段,因而他们自己追寻的成功之路,也变得扑朔迷离,甚至有些不着边际。

  有的老板效仿一流品牌,幻想用金点子做大市场,不惜重金寻求咨询策划公司,请他们出谋划策,猛打广告,全面包装自己的公司、品牌、产品,可是咨询策划公司开的“奇方妙策”,要么自己的公司执行不了,要么自己的公司执行得半途而废,要么选择性执行了一部分,再看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自己的市场还是那个“鸟样”。怎么办?再换新的咨询策划公司,重新诊断,重开药方,周而复始,最终也没见到市场有什么明显起色。也许有些老板还没弄明白,这个世界没有神仙,也开不出什么灵丹妙药,某些咨询策划公司水平也不见得怎样,有的根本就没经历过营销实战,他们只会纸上谈兵,这种水平做出的营销方案自然不适应市场了,又何谈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的老板效仿一流品牌,用一流人才团队来提高市场份额,用心组建比较健全的营销管理团队,呼啦啦一下子招了一大群人才,公关部、培训部、营销部、市场部、督导部、售后部、品管部等等,各类部门一应俱全,人才有了,部门健全了,才发现自己的资金实力根本支撑不了,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驾驭这么一支庞大的营销管理团队,现实面前只能前功尽弃了。还有的老板对招来的高级营销人才不会用或用不了,同样没有发挥出营销人才的正常水平,也没有扩大市场份额,然而他们却不找自身和企业的问题,而是一味的谴责那些营销管理人员,还不停地更换高层营销管理人才,弄得整个营销系统一塌糊涂,市场自然做得好不到那里去。

  有的老板效仿一流品牌,采用渠道为王的策略,那么怎么又快又好的实现这种目标呢?“挖人”!就是从一流品牌重金深挖营销人才,这就是不少老板自以为聪明绝顶的妙招,这些老板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希望通过这些挖过来的营销人才,直接把他原先的代理商挖过来为自己所用,想的虽好,现实怎样呢?这些老板只能用欲哭无泪来形容,重金花了,人才挖来了,可是代理商却没挖过来,市场依然没有做好!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赔了夫人又折兵”,其实道理很简单,市场做得不好,或者说做得没有一流品牌好,原因不一定完全是在营销人员身上。还有一流品牌的代理商很精明,他们很清楚自己更多的是得益于品牌的拉动,就是营销人员换了,对他们的销售也不会有多大影响,他们一般不会因为原先的营销人员被挖走,就跟随着去代理其他品牌的产品。

  有的老板效仿一流品牌,想借力使力,也开发一些与一流品牌非常相似的“山寨产品”,无论从外包装,还是产品本身,都几乎以假乱真,多数还把价格定的比那些一流品牌低,原以为这样可以玩转市场了,可是这些产品进入市场,并没有受到消费者的真正青睐,仍然是铩羽而归,实际销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啊!原因很简单,即使模仿生产了神似一流品牌的山寨产品,却模仿不了一流品牌的营销体系,更模仿不来一流品牌的市场渠道。

    上述类似等等,足见一些老板想把品牌做好、把市场做强的急切心情,但是心急不能吃热豆腐,任何一流品牌都是经历过时间和实践的积淀,持之以恒,不断求进,是一流品牌企业老板和员工长期智慧和辛劳的结晶。上述各位老板的各种模仿的做法,只能说是东施效颦,说得不好听就是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或者断章取义,所以很难模仿成功的。

  一流品牌企业,都是从普通的小企业走过来的,他们的成功只能说明他们过去的路子走对了,他们的路子对他们自己是适合的,但是对其他企业未必然适合,因为企业跟企业不一样,老板跟老板的素质也不一样,市场、时间、地域、政策等各种具体的情况也不一样,

  所以其他企业盲目模仿一流品牌企业,即使模仿的很象,也总是很少有成功者。

  其他非一流品牌企业的老板,要想取得自己的成功,只能把那些一流品牌企业的成功案例,当做参考和借鉴,绝对不能盲目模仿,不能生搬硬套,在学习一流品牌企业的成功案例时,要戴着显微镜来仔细观察和分析一流品牌企业,看全面、看细节、看具体、看过程,吸收其中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抛弃糟粕,参透精华,活学活用、因势利导、与时俱进,结合自身、市场的情况,从自身寻找能够成功的基因,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做好长远规划,持之以恒,不屈不挠,扎扎实实,不懈奋斗,总有一天也为成为一流品牌,也会有强势市场。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