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快速在职场崛起的方法,每一个都价值千金

品牌
张良计
2019-05-24
我经常在后台收到如何在职场快速晋升的咨询。

今天的文章,我总结了三个方法,它们在我的职场发展中均扮演着重要作用,是助力成长、获得晋升的绝佳武器。
全文3728字,阅读需要6分钟,依然建议大家找一个无人打扰的地方静静看完。
下面进入正文。

1. 用价值观取胜

当你工作的时间越久,越能发现到最后决定一个人成败的不是工作能力,而是做人。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任何一个行业,做到最后都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你越往上走,会发现顶尖厉害的就那么一小撮人。大家都是聪明人,论能力大差不差,无非是各自专精的领域有所不同而已。
当圈子一缩小,名声就开始变得格外重要。谁做过什么有名的案例,谁有过什么光辉事迹,谁以前坑过公司的钱,谁出过什么大事,稍微打听一下都知道。
最后让你行走江湖的不再只是能力,而是大家提起你的名字时会有的“反应”。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名片上最值钱的是你的名字,而不是你的头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名声,就来自你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你本质是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如果你为人正直,不欺上瞒下,不逃避责任,把这个好名声经营下去,越往后给你带来的好处越大;
相反如果你为人自私,喜欢耍小聪明,走旁门左道的捷径,也许一时能够得意,但对你的个人名声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持续损害,最后就变**人喊打。
当然这个“打”不是真的打,而是一提起这个人时,人们都会秉着一种避之不及的态度。未来无论是合作还是雇佣,大家都会在心里竖起一道墙。
这叫名声透支。
我至今记得一位朋友和我讲过的故事。那时他还年轻,毕业进入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他同部门有一个同事叫N,和他年纪相仿,但工作野心特别大。
说是“野心”,其实就是对金钱的渴望。这个N平时最喜欢和我朋友灌输“升职要趁早”的理论,认为二十五六岁就坐上经理总监的位置,月薪起码三四万才能算人生赢家。
N有一定工作能力,但他不满足于公司内部的升迁体系,觉得两三年才升一次太慢了。于是他开始频繁在外面投递简历,和我朋友聊天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那个X公司太抠了,才给我涨薪30%。”
“我跳出去薪资起码要翻倍才能对得起自己啊。”
“以前隔壁部门的那个XX,去外面都是50万一年了,我报40万真是太少了。”
N面试了几个月都没有合适的,我朋友以为他就此放弃了。没想到过了两天,N立马闪电辞职,据说是找到了新下家,工资翻了两倍不止,头衔也变成了副总监。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结束了,但后来爆出的事情让我朋友惊掉了下巴。
原来N跳槽到新公司之后,把原公司的技术专利和数据偷偷带了过去。而那个公司很快做出了和N的原公司几乎一样的产品,后来被原公司法律起诉,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这个事情造成了很深远的影响,N的名声在行业里也变臭了。往后三四年时间他都只能呆在那家公司,外面没有一家公司敢要他。最后,N也逐渐被边缘化,直到在一次裁员风波中被公司抛弃。
因为一时的得失而葬送了自己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这个代价不可谓不大。
导致这一切的,就是职业素养的缺乏以及价值观的偏颇。这些在年轻时可能觉得无所谓的东西,才是真正决定你往后几十年职场生涯走向的关键因素。
就像我这位朋友,他没有像N那样急于跳槽,而是沉下心来打磨自己的产品技术。在工作第5年的时候,被另一家更大的巨头公司挖走,带领团队做出了业内小有名气的产品。再后来节节高升,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产品带头人的角色。除了薪酬,他还拿到了公司股份。
你说仅仅是因为他能力强?
当然不是,是价值观让他走到今天这一步。
价值观是最高的做人准则,它自上而下指引着一个人的思考和行动习惯。从最细微的小事到最宏大的格局,全都是价值观在背后起作用。而你只用做好手上的事,至于其他的,用郭德纲的话来说:
“全靠同行的衬托。”
坏的价值观让你越走越堵,好的价值观让你越走越远。很多时候,你不用刻意去做什么,只用静静等待开花结果。

2. 用思考体系取胜

越早形成自我思考体系的人,工作效率会越高,也越容易获得职场晋升。这个道理我是很晚才明白。
所谓体系,就是方法的逻辑集合。
但它并不是简单地将方法罗列在一起的“物理叠加”,而是抽离出具备相同本质的东西,不断进行删减和总结,最后用自己的逻辑将它们表述出来。这是一种“化学反应”。

举个例子,大家先看看下面4件事情:
a) 给老板定机票;
b) 分析一个App 的结构和功能组成;
c) 和同事开会分配工作任务;
d) 制定假期旅行计划;
以上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事情,思考逻辑都是按照:
现状—需求—矛盾—方法—检查,这5个步骤来进行。
比如给老板订机票,首先我们要知道老板的行程安排(现状)和作息习惯(需求)。机票时间既要在行程安排的时间内,又要尽可能附和老板的生活作息,至少你不能让他坐红眼航班。
接着,你要思考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时是否会有矛盾存在,通常大概率都是会有的。比如老板接受不了早上8点的航班,但飞行时间最短的就是这一班。这时你就要确定优先级,是尽快到达目的地重要还是舒适前往更重要?你需要和老板去沟通。
当你把所有的现状、需求、矛盾都罗列清楚之后,分别针对不同的情况就可以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要求尽快到达,可以有哪些航班;要求不赶时间,又可以有哪些航班;要求乘坐舒适,哪些航空公司的飞机可以满足......
最后一一检查确认信息无误后,提报给老板,让他来做选择题。
而以上这个思考流程中,有许多共性的思路都能用在其他3件事情的分析上。
比如订机票时考量的维度,就可以用在制定旅行计划上;
比如确认优先级的思路,同样能用于开会分配工作任务上;
再比如对老板订机票需求的拆分,可以用在App 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上。
不同方法之间的彼此串联和借鉴,共同构成了你的思考体系。这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底层技能基础(如下图)。

当你越早有这个意识,去刻意搜集和总结这些方法,构成自我思考的体系,你就越能比同龄人更快一步成长。因为你的眼界已经上升了,看问题更着重在战略层面,而非执行层面。
并且这样做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你的方法可以被复制化。
复制给谁?
当然是企业组织里的其他人。你的同事,你的团队,甚至你的老板,这时你创造的价值就不再以你个人为单位来计算,而是开始以规模化的姿态成倍增长。
举个例子。
现在许多运营抖音、小红书的网红经济公司,就已经琢磨出一套迅速帮助普通人成为网红的方法论。
里面包括视频脚本如何编写,表演场景怎么选择,表情拿捏如何到位,什么时候植入商品,都有一套经过严密论证的方法体系。套用这个框架,就能像流水线一样大批量复制网红,实现规模化的收益增长。
这才是商业模式的高级形态。方法解决的是从0到1的问题,而体系解决的是从1到10的问题。
如果你是那个创造体系的人,就不再需要出卖自己的时间去换取收益,而是通过培养团队,将成功经验乘以十倍甚至百倍。即使你什么都不干,你建立好的体系都在那里源源不断为你赚钱。
做到这个地步,你的身价会呈指数级上升。

3. 用表达技巧取胜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职场上都有一条铁律:
会讲话的人,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这里说的“讲话”,并不是单纯指说话好听,而是表达技巧。职场是一个表现场,会表达自己是一种高级的自我销售技能。
通常表达技巧有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清晰。
能用一句话讲清楚自己的目的,就绝不用两句话。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人,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被他说得非常累。这就变相导致了沟通效率的降低。
通常我们可以用”主谓宾“组合来自检自己的表达清晰度。
所谓主谓宾组合,就是一句话里起码要有行动主体(主语),行动本身(谓语)和行动对象(宾语)。
例如:我赞成他的观点;我们应该放弃这个计划;这个方案缺乏深度。
在满足主谓宾的条件下,再继续检查用词是否容易让人造成歧义或误解。
例如,“深度”这个词具体是指哪些考量维度?是内容的详细程度,还是对本质原因的探究程度,亦或是缺乏差异性?
按照这个步骤去自我检视,争取说出去的每句话都能落地到一个明确的点上,这就是清晰。
第二个原则,是有理。
职场上90%的沟通都是在表达观点。无论是开会,演讲,卖稿还是谈判,本质上都是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从而推进工作进行。
而说服的关键,就在于你要有理有据。这就像写论文一样,你提出了论点,一定要附以论据来支持这个观点。
这里讲一个基本的说服句式:
“我认为... 是因为...”
把这个句式植入到你的表达思路里,说出的每句话起码要找到三句话来佐证,无形中你就让自己变得无懈可击。
第三个原则,是独特。
做到了前面两个原则,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沟通技巧。但是想要让自己脱颖而出,这还不够,因为你不够独特。
所谓独特,就是你要给自己的表达加入个人风格,从而让人们记住你。
到了这一步,可拓展的范围就变得非常广阔,因为这和你的个www.shichangbu.com息相关。
比如有的人是死硬理性派,说话言必谈数据;有的人善于讲故事,喜欢将一个大道理用浅显的故事娓娓道来;有的人擅长精神鼓舞,通过打鸡血洒鸡汤来让听众亢奋从而售卖自己的观点......
这些都叫表达风格。
虽然风格可以千变万化,但要记住一条,你的个性化一定要符合表达场景和听众的需求。
当你和客户高层开会时,就不适合用打鸡血的方式;在你和消费者用户沟通的时候,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当你面对的是资深专业人士时,就不要用浅显的话语铺垫开场,而是直戳要害。
不同的表达风格,对应不同的听众和场景,这是在表达之前就要考虑清楚的。
时间有限,关于这一点暂时讲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在职场上取胜的三个方法:
1. 用价值观取胜;
2. 用思考体系取胜;
3. 用表达技巧取胜;
其中,第一点是核心基础,脱离了价值观,其他一切都不存在。第二点和第三点是非常实用的方法,无论你在哪个行业,都能派上用场。
感谢各位的时间,共勉=)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