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吉,“由盛及衰”这一路

案例资讯
零售商业评论
2019-03-27
黄太吉还好吗?
不好!

天眼查数据显示,3月7日,“黄太吉”主体公司畅香利泰(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拖欠供货商83万元货款被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
此前,2018年11月,黄太吉因未付供应商40余万货款,首次被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列入失信执行人。
现象暴露出的问题,已经难掩黄太吉的颓势。黄太吉现在到底怎么了?
这个红极一时的餐饮品牌,正在最后的生存线上挣扎。
今天,我们就来看下黄太吉由胜及衰的这一路。

一路吹捧,一夜爆红

起初,赫畅因为经常给女友买煎饼果子,后来萌生了做煎饼果子铺的想法,也就有了之后的网红品牌黄太吉。
2012年,第一家黄太吉煎饼店开设。
黄太吉打破了以往“路边摊花几块钱,用塑料袋包起来边走边吃”的煎饼果子,而是采用包装精美、门店堂食的做法。

后借着微博的兴起,做了一波漂亮的营销:老板开奔驰送煎饼、美女老板开跑车送煎饼等,让黄太吉名声大噪。

图片来自网络
引发了现象级传播的黄太吉成为周边白领及小年轻的打卡“景点”,建外SOHO那间20平米的小店很快排起了长龙。
当然,营销的为品牌带来了名气,也得到了资本的追逐。
2013年1月,黄太吉凭借升级款煎饼和立志成为“中国麦当劳”这一情怀,获得创业工场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2015年6月获分享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2015年10月黄太吉正式对外宣布完成了1.8亿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后估值接近2.5亿美元。
到2015年年底,已经拥有10家外卖工厂店,上线 15 个第三方餐饮品牌。
当时黄太吉的股东阵容也相当豪华,包括饿了么、前百度副总裁李明远、小米创始人黎万强、蓝港互动创始人、董事长王峰、YY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学凌等。
资本的助推下,黄太吉开始加速扩张。


4波3折

要说黄太吉整个发展,基本是经历了4个模式。
1、要做中国的麦当劳。那时喊出口号的赫畅还是雄心壮志。如果按照其门店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跟的上的话,也是有可以能的。但这条路,赫畅并没有坚持多久。因为他已经不满足于单品牌操作,在资本助推下,一下开启了多品牌战略。那时黄太吉的口味已经是备受质疑,但赫畅并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反而变相行驶。
2、“类百丽模式”。赫畅想同时推出多个品牌,不同场面占领白领午餐消费生活圈。
“牛炖先生”炖菜、“大黄疯”小火锅、“从来”饺子馆、“来得及”外卖,众多黄太吉旗下的新品牌一个接一个地冒了出来。黄太吉还投资了“叫个鸭子”、“一碗冒菜的小幸福”等餐饮品牌。
然而事与愿违,类百丽的多品牌模式不仅过度消耗自身资源,而且其他子品牌很快陷入的困局,如果当时赫畅集中精力只攻黄太吉一个品牌,有可能是另一个局面。
3、精品外卖平台。多品牌战略行不通之后,2015年在B轮融资到位后,黄太吉也正式转型做外卖平台。
这一次转型,不仅把原有优势彻底放弃,直接从基因层面做了转变。要知道从做产品品牌到做平台,这里面要做的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黄太吉想为合作商户提供外卖产品的代加工服务,让第三方餐饮品牌入驻黄太吉外卖平台,向其提供半成品或准成品。甚至当时黄太吉自营物流配送团队就超过400人。

那时和黄太吉签约合作的有12家品牌餐企,包括700Kcal、黄记煌、仔皇煲、一麻一辣等知名品牌。后来,却因为高额的合作费,最终分道扬镳。
这一阶段的失利,让黄太吉大伤元气。以致后来一蹶不振。
4、九州闭门会。2016年6月,黄太吉全新推出“九州闭门会”,其实这个闭门会,「零售商业评论」还专程去了解过。对外说的是集合各地互联网餐饮新秀或传统餐饮大佬,以合伙人身份加盟黄太吉外卖平台。但在我们看来,还是有割韭菜的行为。
最后这个“九州闭门会”也在几个月后,就黯然退场。
这4波3折,基本就宣告了黄太吉要慢慢告别舞台了。此后,赫畅本人也承认自己在战略上的失误。

如果从个人野心上来讲的话,赫畅的路是走的激进的,这个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成败之说。做大事业的本就野心家。如果从事件发展来做总结梳理的话,倒是可以事后归纳归纳。主要原因可能有3点,1、成功的营销,失败的产品。仔细去看口碑,黄太吉的煎饼还是差评比较多。但主要赫畅的心思都在营销,不在产品上。2、主业不稳,转型过快。我们没法看到当时转型做外卖平台时,实体店和平台的详细数据,只能按发展估计,应该不会好看。至少主业那时已经是颓势。3、实业还是割韭菜。发展到最后这个模式实在看不懂了,感觉心态上已经变了,不是做实业的心态,变成卖模式了。
所以要做火一个品牌,还有一定偶然性。但要持续好一个品牌,才是难上加难。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