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一拆多」6个步骤,通过社交网络为公众号吸粉

营销方法
增长潘多拉
2019-02-14
做微信公众号不久的朋友,除了烦恼于生产优质内容,还不得不考虑如何推广自己的内容 —— 毕竟,目前公众号的平均打开率并不高,仅仅指望订阅用户通过“好看”、转发来获取新用户,并不明智。
除了把原文发到群里、竞争对手评论区、各个社交平台...还有操作成本更低、用户体验更好、获客效率更佳的方法吗?
今天分享的内容,关于如何把自己一篇质量还不错的长内容,拆分成多个微内容,发布到社交网络中,来获取新用户。
原思路来自美国著名内容营销专家Gary Vaynerchuk (twitter @garyvee)的“内容模型”,考虑到独立创客需要「把时间精力花在产出最大、而且能沉淀个人能力的地方」,我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做了简化,下面我将逐一解释图中的每个步骤,并且在文章最后指出Gary先生没有提及的「4个个注意事项」。
如果你的公众号(或者其他内容号,道理相通)满足以下一条或者多条特点,那么这篇文章或许对你有些帮助:
有几篇质量不错的长文,甚至是10W+爆文,希望利用这几篇长内容扩大影响,一鱼多吃
手里有若干加满好友的微信 / 微博 / 其他社交软件账号
不属于“每日更新”型自媒体,习惯于“花好几周憋出一篇大的内容”
个人品牌比较强

「以一拆多」的玩法

1. 选出长内容
从过往的推送中,选择一篇质量较好的长内容,可参考的指标包括:阅读量、“好看”率、转发率、收藏率、是否有大号申请转载,等等。
注意不需要过于执着于以上指标。如果对自己创作的内容足够了解,凭直觉选出那些被低估的好内容,也未尝不可。
2. 拆出微内容
能够通过社交网络快速传播的内容,通常要么能够调动人类的情绪、要么能够引发目标用户的共鸣。
找到原文中的关键段、关键句、关键信息点,可以把他们单独当作一个独立的「微内容」去传播。
一篇长文中,值得拆出来成为「微内容」的部分,包含但不限于:
金句:一句有潜力调动大众情绪的短句,比如“「快」是提升行动力的唯一方法 ” —— (对金句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研究,关键词punchline)
前言:如果长内容按照「金字塔原理」进行写作,那么在开篇100~200字的部分,就已经包含了背景、问题、解决方案3大主要信息点 —— 就像一本好书的前言已经包含了90%的重要信息一样
大纲:如果文章大纲本身包含了完整的信息,也可以用来展现核心内容
简图:全文的核心思想,也有可能以一张图片的样式去呈现,比如本文开头的插图
音频/视频:声线好听 / 外形不错的创客们,可以善加利用自己的优势 
3.通过社交网络分发
找到值得「自成一篇」的微内容,确保内容中有自己公众号的信息露出,接下来就可以分发到各个社交网络平台中了。注意根据每个平台的不同调性、最受鼓励的内容形态,来确定微内容的形态。
比如:
金句和简图,可以考虑做成带有公众号名称的单图,可以在朋友圈传播
纯图片、公众号定位又偏女性化、偏向消费的,可以在小红书传播
趣味性比较强的短视频,可以在B站和抖音上传播
4.观察、收集来自社交网络的反馈
5.再创造微内容
6.优化长内容 
在步骤二中拆解出的好的「微内容」,毕竟来自我们的假设,是否真能引起社交网络的共鸣,还需要市场的反馈。用户评论可以反映出:
微内容有没有掉动大众情绪,或者产生共鸣
共鸣点到底是什么
将用户的评论收集并整理,可以加入到微内容中,进行「二次创作」,再进行新一轮的传播。
如果用户指出了的观点、论据、逻辑等方面的问题,更可以重新优化原来的长内容。 或者,考虑开启一个新的话题,放入「选题库」中,留待下一轮内容生产时使用。

容易被忽略的「4个大坑」

「以一拆多」对于做公众号和所有做内容营销的人来说,都是是一个不错的省力利器。既然是好武器,就一定有需要注意的使用事项,不然反而会伤到自己。
1. 注意了解各个平台的规则和特点
既然在别人的地盘上撒自家的种子,就得注意别人的规矩。比如,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都有对营销类的内容做限流控制,所以在长内容的设计中,直接放上公众号二维码不是明智之举,会被系统识别。
另外,熟悉社交类产品的设计细节,有助于让我们设计更加用户友好的「微内容」,提升读者变为公众号订阅读者的转化率。就以微信朋友圈为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纯文字超过多少行,会被自动折叠?是发一张图、还是“9宫格”更容易吸引注意力。
鉴于以上两点,建议先从少量的、熟悉的几个社交平台开始经营起来,不要一下子运营过多平台。即便不能做到100%熟悉平台规则,至少也可以更有效率的尝试不同形态的微内容,比如手机截屏、1页纸总结、PPT、单图、单个音频...
2. 注意控制成本
包括微内容的生产成本、分发到多个平台的人力成本、还有监测用户反馈的时间成本。Gary先生有一个团队来做事,我们作为独立创客还是聚焦一点比较可行。
3. 注意版权、注意用户隐私
如果重新创作内容使用到了用户信息,比如用户评论、其他作者的知识产权,请注意。
对于这一条,没有明确规定,请自行按照公序良俗和常识,把握好分寸。
4. 注意用户激活
文章一开始我就提到,「以一拆多」是一种内容分发的手段,用于新用户获取。所有的获客手段,都要注意新用户的体验,也就是增长黑客AARRR模型中的“激活”环节(不明白的自己动动手指搜索吧)。
如果对自己的公众号使用体验和累积的内容质量没有信息,请谨慎大量获取新用户,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