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之父”斯坦·李走了,留下这座超级英雄IP富矿

品牌
市场部网
2018-11-14
华映资本

79年前,拿着8美元周薪的斯坦利·莱伯(Stanley Lieber)成为了Timely出版公司(漫威前身)的助理,两年后,《美国队长》系列漫画第三部问世,斯坦利负责填写内容,正式开启漫画创作的职业生涯。在随后的70多年中,他以斯坦·李(Stan Lee)这一笔名参与主创了80%的漫威角色,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X 战警、雷神、神奇四侠、奇异博士……他所塑造的超级英雄成为了**世界里的童话,拓展着人们对宇宙的想象力。
昨天,95岁的“漫威之父”告别,留下了一座超级英雄IP富矿。


IP选择、创立靠打磨,漫威教科书式逆袭
与大多数曲折成功的故事相同,漫威公司与斯坦·李也有过“人生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后再度攀上巅峰”的传奇经历。
作为与DC漫画公司齐名的美国两大漫画公司之一,漫威漫画成立于1939年,最早推出的超级英雄是“海王子纳摩”,以及神奇四侠中爱出风头的“霹雳火”。结合社会背景来看,当时正值二战,漫画业受到巨大影响。虽然尚未参战,但当时美国人迫切希望,在遥远的欧洲,有一位美国英雄出现。
1941年,由斯坦·李编辑并担任主要作者的“美国队长”面世。这位充满爱国主义的超级英雄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甚至报刊亭有关漫画都销售一空。然而,随着美国漫画管制总局的监管趋严,要求漫画不允许出现恐怖、血腥、毒品、情色等内容,迫于当时的审查压力,漫画尺度收紧,吸血鬼、狼人等角色被搁置。刚刚起色的公司和斯坦·李经历了一段灰色的时期。

在当时漫画界近乎歇业的年代,斯坦·李经过与出版商的斗争,1962年,终于推出了“蜘蛛侠”,公司也正式更名为Marvel Comics,漫威开始崛起。
“蜘蛛侠”诞生后的一个月内,在李的主导下,漫威陆续推出了:“神奇四侠”、“钢铁侠 ”、“雷神 ”、“绿巨人浩克”、“超胆侠”,还有团体组“X-Men”和“复仇者联盟”,这些漫画形象,自此成了全世界人们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团队。

漫威能够成就现如今的超级IP地位,并非偶然,纵观数十年发展,超级IP的打造有许多规律可循。
开发IP独特的时代性内涵
漫威如此成功的原因离不开其独特的时代烙印,比如美国队长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有着反法西斯主义精神;上世纪60年代的黑豹,则“出生”于美国种族歧视最严重的时期,黑豹作为漫威的第一个黑人英雄,其诞生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正是这些知名角色与时代相契合的形象,赋予了漫威英雄超能力、打斗之外的另一种时代色彩。这样的漫画角色因其所处时代的独特性而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是有灵魂、有深度的,是漫威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缺陷型超级英雄文化
漫威除了坚持二元对立(善于恶)、三幕式结构(开端、发展、高潮)和主流意识形态(屌丝逆袭、邪不压正、人间真情)等价值观,为了让其角色更能被大众所接受,在人物上坚持缺陷型超级英雄设定。与DC的超人和神奇女侠“伟光正”形象设定不同,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们在人物设定上,往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也正是这些缺陷,使得漫威的超级英雄们更具“人性”,同时也比DC的超级英雄更受欢迎。


用并购和经营“渡”危机,IP间协同创新
漫威能发展至今,也并非单靠人物与故事,在它早期发展之中,很长时间都经受着漫画实体出版业衰落的影响。当时,漫威只能竭力向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推销自己的IP,通过不断出售自己的超级英雄人物来维持生存与运转。
早在1944年,漫威就曾试图将漫画IP搬上大屏幕。但是由于电影拍摄成本低、背离原作、粗制滥造,如今早已被人遗忘。没有庞大的成本支撑,后期特效很难呈现出超级英雄的魔力,因此在上世纪中叶,很少有公司把宝押在漫画电影上。

当时的漫威只好选择另一条路:出售改编权。在《综艺》杂志上,漫威曾登出整版广告:“这是漫威的一百多个角色之一,随时准备出现在你的下一部电影或电视之中。”

1979年《综艺》杂志
但是,漫威的广告犹如石沉大海,并没有引起好莱坞的兴趣。80年代,漫画管制废除,美国漫画开始向**市场转型,漫威作品更加成熟,故事转向暗黑系,还出现了反英雄角色。漫威和好莱坞洽谈的真人电影也终于有了眉目。“雷神”、“银色冲浪手”、“恶灵骑士”、“X战警”、“怪鸭霍华德”、“神奇四侠”的改编权都卖了出去。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1986年,漫威被新世界电影公司(New World Pictures)收购。在新世界看来,漫威完全有能力成为迷你版的迪士尼。斯坦·李当时很开心,认为漫威终于可以不再受制于人,可以自己制作电影了。然而新世界公司自身也处在财务危机的边缘,漫威是他们旗下唯一盈利的部门。1988年,经过一阵苦苦支撑,新世界不得不出售漫威。
而后接盘侠是当时露华浓的老板罗纳德·佩雷尔曼,他对漫画一窍不通。不过却很擅长资产重组与资本运作。于是,1991年,漫威上市了。
上市后的漫威开始大肆扩张,除了拼命推出漫画外,还疯狂收购其他公司,包括玩具公司Toy Biz、卡牌厂商Fleer、数家欧洲杂志公司、卡牌公司Skybox等等,同时也让自己背上了巨大的债务。雪上加霜的是,漫威的电影计划仍然停滞不前,大肆收购也让公司负债累累,漫威走到了危机边缘。
漫画角色电影改编权成为漫威的救命稻草,大量优质IP惨遭抛售,比如,当时漫画销量最好的“蜘蛛侠”卖给了索尼影业、“X战警”和“神奇四侠”卖给了二十世纪福斯。
经过几年调整,漫威终于摆脱了危机,1996年决心试水电影市场,成立了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1998年,漫威影业和新线合作的《刀锋战士》上映,成为漫威影业的基石,它向好莱坞证明了漫威角色的商业价值。

《刀锋战士》海报
2000年以后,电脑特效技术日趋成熟,超级英雄的神奇能力也能得以展现。这也使得《蜘蛛侠》和《X战警》系列的票房成绩十分漂亮。
随后上映的是《无敌绿巨人》,片中不仅出现了斯塔克工业的武器装备,钢铁侠本人也在片尾出现。此后,类似的剧情关联越来越多,不缺素材库的漫威很擅于在IP间建立链接,使之发挥协同效应。比如曾用《复仇者联盟》将几乎所有的漫威超级英雄集结起来,这是一种让角色发生反应的做法,能发挥出使IP之间彼此互相成就的作用。自此,漫威出品的超级英雄电影成为文化品牌,一次次震撼着全球观众。
如今,漫威运用了越来越多的媒体模式,呈现多媒体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除了电影、漫画之外,漫威的产业链已经延展到动画和电视剧方面。

漫威电视推出的美剧《神盾局特工》

不断“重启”开发IP价值,衍生品们也抢眼
电影票房收益并不是漫威的全部,其衍生品创收能力堪比“印钞机”。据统计,漫威的“超级英雄”系列每年衍生品的收入可达10亿美元,远远超过单部电影带来的票房收益。
《钢铁侠》上映时,漫威推出的一件1:1的钢铁侠机甲,售价高达29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50万;《复联2》上映时与三星发布联合钢铁侠Galaxy S6 edge限量版,中国地区通过京东商城限量销售1600部。此外,漫威还联合奥迪汽车推出过售价60多万的奥迪TT复联特别版,也创下了不俗的销售成绩。每年漫威英雄相关的影音产品、游戏录像、手办玩具等周边产生的价值超过十几亿美元。

服装合作方面更是极受品牌欢迎。优衣库今年的UT设计大赛主题便是漫威,一个多月的参赛时间内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8500件作品。今年三月,优衣库公布了17位获奖作品,按照赛程规定它们将被制成UT批量发售。而4月29日,这批UT刚一上架便被粉丝疯抢至断货。这种基本款T恤的强大魅力自然离不开漫威的IP吸引力。

除了改编电影拥有票房收入,漫威还衍生了如《神盾局特工》这类的电视剧并开发了一系列衍生产品,针对视频游戏、服装、派对用品、食物等众多周边产品进行了一系列授权交易。超级英雄们从吃穿到用行已经全方位地走入人们的生活。
就像一位漫威的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说到的一样,“我们塑造角色、创作故事,谨慎地挑选合作伙伴,然后提供优质IP,但我们不提供任何资金,我们只负责收账。漫威是座金矿,钱每天都会源源不断地流进来。”现如今,漫威公司已经打造出了一条以超级英雄电影号召力为基础,与漫画相结合,同时又开发新游戏与新周边的泛娱乐产业链。

结语
“Excelsior”的意思是“精益求精”,也是斯坦·李常的口头禅。70多年来,他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宇宙,而他才是那其中唯一真实的英雄,如今英雄离世,他所创造的世界永存。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