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的公关,范冰冰的难关

公关PR
市场部网
2018-06-11
吴寒笛可爱多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是东拉西扯的扯淡,读起来比较有趣;后半部分是专业严谨的公关干货,所以读起来很无聊。
崔永元和范冰冰、冯小刚、刘震云等人的撕逼,已经持续了差不多半个月了,为什么我现在才开始写这篇文章呢?!一是不想着急下结论,等双方都表了态,事情了解充分了再说(可惜一方到现在没人表态);二是事情闹得确实太大,牵扯的背后利益关系太多,我也有所顾虑。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有点懒,拖了很久才写。
崔永元自从从《实话实说》节目退下来之后,命运一直比较坎坷。身患抑郁症,事业上也没什么更大的建树,又因为转基因的事情被喷得厉害,这几年在微博上的很多言论也被群嘲。

娱乐圈就像小社会,一般正直又纯粹的人才会抑郁,比如崔永元这种。你看娱乐圈几个特别抑郁的人,除了崔永元之外,还有张国荣、朴树等,都是比较纯粹,有底线,有节操的人。
要是活得非常投机,没有太强烈的尊严意识,一切以利益为导向,就会活得比较快乐。像冯小刚、范冰冰等,又利己又精致,把自己包装得很好,在事发前名声都还不错。
现在这个事情闹得这么大,对于刘震云、冯小刚、范冰冰等人的打击效果确实达到了。范冰冰的职业生涯算是迎来一个下降的拐点,短期内没法出来见人了;冯小刚的电影以后可能也会被抵制;倒是刘震云,在幕后比较多,影响稍微小一些。

这个事情也说明,作为既得利益者,尽量不要和圈内人撕逼。都是有名有姓的人,位置爬这么高,不可见人的东西也多。把底裤全部扒下来,里面的东西确实也不会太好看。
崔永元与冯小刚、范冰冰等人之争(以下简称“冯派”),现在闹得这么大,从个人恩怨最终发展到到行业斗争,甚至有税务部门介入,而且舆论是一边倒的支持崔永元,我估计崔永元之前都没想到。

回过头来看好像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其实里面充满了偶然性,闹到现在这个地步,更是一个奇迹。这跟崔永元作为资深媒体人,自身具备高超的公关传播技巧有关。
有的宝宝看到这里,要跳出来说:吴寒笛你又胡说八道,崔老师能大获全胜,当然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跟公关技巧有屁个关系!
其实不然,如果把这些宝宝和崔永元老师互换,十有八九闹不到今天这么大,也不会出现舆论一边倒支持崔永元的情况。撕逼也讲技巧,撕逼也讲方法论。这些人水平不如崔永元,最后的结果肯定也不会像现在这样。
大家注意了,接下来是严肃的公关技巧的探讨:

1 大IP原则
首先先普及一个原则,就是传播学中的“大IP”原则。一场公关战要闹得大,里面一定要包含家喻户晓的元素,即“大IP”。
假设你是崔永元,因为《手机2》的拍摄,被弄得很不爽,你想通过舆论撕一下,你有以下三个选择:
1.只撕刘震云(就事论事)
2.只撕刘震云,冯小刚;(撕逼扩大化)
3.撕刘震云、冯小刚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全面撕逼)。
现在我们都知道崔永元做出的选择是3,但是换作其他人,会怎么选?
我相信选1和2的不在少数,因为连崔永元也承认,最恨的人是刘震云,冯小刚、范冰冰之流倒是在其次。所以就事论事的撕逼,集中火力的撕逼,选择1和2,其实会是很多人在那一时刻会做出的选择。
但是只有3这个选择,即把相关人士冯小刚、范冰冰带上,这个事情才闹得大。原因很简单,刘震云虽然是知名作家,但也只是小圈子的知名人士,不是家喻户晓的大IP。而冯小刚、范冰冰才是大IP,连同他们一起撕逼,这事情才闹得大。

2 “环境威力”法则
崔永元撕的三个主要人物,对应的黑点分别如下:
刘震云:出尔反尔,家训是“不要脸”。
冯小刚:出轨成性。
范冰冰:疑似偷税漏税(后来崔永元澄清晒出的阴阳合同不是范冰冰)。
崔永元主要想撕的其实是刘震云和冯小刚,但为何范冰冰的事情闹得最大?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所著《引爆点》,里面讲到一个大众传播事件的三要素中,其中之一就是“环境威力”法则。说白了就是:一个东西要流行起来,一定要迎合“大众情绪”。
当前大众情绪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于娱乐圈的超高薪酬非常不满。

这一情绪一直找不到出口。就像你家媳妇看你不爽,总会逮着点你的错误发泄一通;而“疑似范冰冰偷税漏税”的事件,一下就让大众情绪找到了爆发点。这次舆论一边倒的挺“崔永元”,难道是真有这么多人支持正义吗?其实不是,很多人其实仅仅是“仇富”而已。若干年后,如果又有新的一波人跳出来要打倒崔永元,曝光他靠卖有机食品和助眠机器人赚了很多钱,大众又会一边倒的去打倒崔。

哪有什么永恒的正义,永恒的只是人性。
其实除了崔永元的这个撕法以外,还有个方法也能撕得动静比较大。就是沿着冯小刚“出轨成性”的这条路撕。相信崔永元通过自己的人脉,挖掘一些冯小刚**新闻的黑料应该也不难,而且大家应该对于这档子事儿也特别感兴趣。而且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很愤怒:现在大家连找个适龄婚恋对象都难,你冯小刚长这么难看还能占据这么多优质“性资源”,完全符合“环境威力法则”。
崔永元没有沿着这条路使劲儿撕下去,只是点到为止,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有三点:
1.**绯闻这事儿杀伤程度不够,最多也就被群众道德谴责。而撕经济活动相关的违法事实,执法机关会介入,对于冯小刚及其背后利益集团的伤害更大。
2.看群众反应,发现群众对于“疑似范冰冰偷税漏税”的事件更感兴趣。所以主要精力都放在对于“一抽屉合同”的解释上。

3.手里还握着些猛料,现在不放出来,怕模糊舆论焦点,另外也能起到震慑对手的作用。
所以如果你或者你的公司未来要打舆论战,想一下当前大众情绪是什么,喜欢什么,仇恨什么,把他们团结起来,胜利指日可待。

3 塑造“被迫害”形象
崔永元先后爆料:自己被某退役空军大校发出死亡威胁,后来又爆出被某娱乐圈夫妇扬言做掉自己。
我相信崔永元老师的人身安全确实是受到了威胁,不是故意要摆出一副“被威胁”的样子。但是从公关传播的角度来讲,“被迫害”的形象确实能加分很多。
相比于“拍电影作为原型人物被影射抹黑”这个事件主因,受到威胁、被欺负这样的情况,大众会更有代入感,也更能引起共鸣。因为看到这条新闻的我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威胁自己的某个上司,或者欺负自己的某个恶霸。
因为崔永元老师的这个风波,谁对谁错其实很分明,所以大家其实感受不到这个技巧的厉害。我举一个科技圈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罗永浩!

哈哈哈哈哈哈!
罗老师当年创业做英语学校,以及后来做手机的时候,都在不同的场合(微博、发布会以及其他宣传渠道)上使用了这一公关技巧。
比如在宣传老罗英语培训学校的时候,强调“竞争对手抄袭自己的海报宣传创意”、“老东家新东方蹭自己的搜索流量”。

后来创业**..喔...说错了,是做机的时候,做手机的时候,也有不少类似言论,比如批评一加手机蹭自己的搜索流量。其实都是在塑造自己被迫害的形象。这样的好处是,大众本能的会同情弱者,同情“被迫害”的那个人。
五月发布会前后,和王自如的二次论战,为什么以罗老师大败而归收场呢?

因为在舆论眼里,罗老师不再是那个“被迫害”的弱者,而成了“施暴者”。
动用自己的关系,封了王自如直播的号,还公开威胁对方不准来发布会现场。舆论就不再支持罗永浩了,杀死恶龙的那个少年,最终也成了新的恶龙。

结语:
虽然舆论上大获全胜,但是我出于理性和安全考虑,我依然不认为崔永元老师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我觉得点到为止,出口恶气,让大家知道《手机》电影对自己的伤害和污蔑就可以了。现在这事儿闹得实在太大,后来斗争的不断扩大,包括把扬子、黄圣依、华谊兄弟以及背后更多的大佬、利益集团牵扯出来(名字我都不敢提),我其实很为崔老师担心。
将来被封杀,招致报复的可能性非常大。身体伤害也好,事业伤害也好,舆论伤害也好,潜在威胁是很大的。现在舆论在风口浪尖,倒是比较安全。但是人民群众是健忘的,不可能保护你一辈子。
还是祝福崔老师平安吧!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