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困扰品牌主的娱乐营销终极问题,我们关起门与业内人士聊了聊 ... ... ...

公关PR
市场部网
2017-04-25
胖鲸头条(ID:mline4)

很多品牌在16年里在娱乐营销上尝到了甜头,也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对它跃跃欲试。明星、大电影、电视剧、综艺、IP、网红,面对这么新蹦出来的关键词品牌也开始迷茫,“我应该怎么做”?
3月4日(上海),胖鲸智库与蚂蚁金服品牌部联合发起的品牌自习室第一期的闭门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行,本期研讨会,我们邀请了蚂蚁金服、优酷、网易、RIO鸡尾酒、世纪鲲鹏、嘉年华整合营销、榕客传媒等,在【娱乐营销】这个大帽子下,我们找到了【剧植入】这个与品牌预算息息相关的问题,关上门一层层卸下防备,与品牌、代理商、平台把大家困扰的问题搬上了台面。


当天活动整整3个小时,后期3万多字的讨论实录也花了我们近一周的时间整理与提炼,完成了以下研讨会简报。针对以下这5个大核心区块,品牌们是怎么想的,代理商是如何应对的?精彩的部分为您提炼了一些尖货。

娱乐营销价值探索
娱乐营销模式对不同行业的价值和时效性如何体现?
整体效果而言,今年来电视剧价值高于综艺
不论是互联网还是实体产品,植入都要非常注重情景,只有相关度高才会产生好奇并引发搜索行为
硬广的质量和效果都在下降,品牌未来可以多关注如“原创帖”这样的新的广告形
如何对比选择影视/营销/综艺赞助/创意中插等形式,分别适应哪种投放诉求?
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选投放大综艺;提升美誉度需要有感情的和观众建立链接,选择影视剧;有销售目的则需要品牌前期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影视剧效应与实际备货能力不符
电视剧和电影植入的滞后性与互联网产品面世升级速度不匹配,综艺、自制剧植入更合适
基于推广新品的目的会选择综艺赞助。而基于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目的,则会批量植入电视剧,选定某一季度做大幅曝光,和打硬广的方式很相似

前期判断和风险控制
影视IP的选择和判断方法?植入广告前价值评估模式/标准化模式探索。
爆款高举高打和以小博大,各家甲方公司更偏向哪种策略?品牌/平台如何界定头部资源与边际资源的搭配划分?
判断影视剧会有两个标准。一是影视剧本身,有六大维度去判断;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判断,也就是我们说的核心价值观。
从制片方的角度来判断IP
更倾向于口碑好的出品方、流量型的演员和四大台的播放渠道。
平台每年都会列出S+、S剧,平台会有大量的广告和流量重去推这个剧,它就很难不火
哪些实际方法能够降低娱乐项目投入的不确定风险?
从整体流量上受众的面积来说,影视剧的价格还是低洼
我们会建议品牌一年投一部综艺,搭配上四部或五部影视剧植入,以过往经验来说,压中70%的热点是没有太大问题

IP价值开发和延伸
如何将娱乐营销素材落地造成更大的影响力?
短期的有效的大规模爆发,会协同多个部门共同完成;长期的,随着影视剧和综艺的进行去发掘热点,开展营销活动
根据过往经验来看,明星效应强劲,它可以在短期内为品牌带来大量的流量,之后品牌可再结合其他的营销手段实现转化
“一半的好戏在戏外”,尝试用内容原生创意的方法去玩。我们的原生创意体系有三个维度
对于品牌来讲就是,平台开放的空间越大,越能形成一个常年的持续性的体验

娱乐营销大整合
品牌在不同阶段如何组合娱乐营销和其他营销模式(如硬广)更有效?
新规则:大文娱,大宣发 -  大平台、大组局、大玩家
品牌投网综时,可以另外和参与嘉宾谈合作,把综艺里的内容拿到social平台去讲
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面临新品上市的情境,打硬广和玩娱乐营销哪个性价比更高,风险更小?
在我看来,要提升品牌知名度打硬广是必不可少的。但就“性价比”来说,影视植入价格在整个行业来说还是被低估的。

效果评估
如何建立娱乐营销实际效用的客观评判标准?
剧本身的火热程度、品牌和剧的关联度、植入带动销售的结果,或是对品牌好感的影响
做植入策略的时已经考虑到,评价植入效果好坏其实是跟我们预设的目标相关的。之后我们每投入一部剧,都会预测它的目标,针对不同的产品线有不同的需求
对于效果的考量,我们更在乎时效性。
——END——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