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大神有张小龙,为什么运营少有大神?

营销管理
市场部网
2016-11-17
运营控

在互联网产品领域,我们经常会说到缔造微信的张小龙,称之为产品大神,也会经常谈起孕育贴吧的俞军、打造QQ的马化腾,也会对雷军、周鸿祎、傅盛等优秀产品的CEO在一些产品上的洞见津津乐道。

但当我们回头看运营领域,却发现很少有行业里普遍公认的知名大神,这是为什么呢?
昨天发预告后有用户回复,说我是运营大神,那真是太抬举我了,我肯定不是,就是偶尔被称为运营大咖、运营大牛都都如履薄冰,因为距离所谓的「运营大神」还差相当远的段位。我只是比较幸运,先走的坑稍微多一点而已。

现在有一些很浮躁的机构和作者,甚至会自己封神,比如《运营大神1小时教你精通运营》、《从小白到运营大神的3个方法》。至少我在这篇文章探讨的,是指那些能够被广泛公认称之为神的行业领袖。

为什么会以神论之?
▎什么是神?

当人类对一些现象无法解释的时候,就想象了神的存在,认为神有某种远超人类的未知力量和能力,影响和掌控了这个世界,所以会害怕、敬畏、依赖他。

▎为什么我们会称一些人为XX之神?

就是觉得这个人做到了,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的程度,当无法用已有认知去衡量,对其充满敬佩和敬仰之时,就会用神去称呼他。

比如中本聪设计出了比特币这样一种不受央行和金融机构控制的虚拟货币,其背后的结算方法、加密方法、挖款方法设计巧妙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人物就是神一样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会称张小龙为神?

作为微信的创始人,微信的风格与迭代都在处处透露着小龙的产品哲学。

现如今,微信已经从最开始的一个文字聊天工具,变成现在有群聊、朋友圈、公众号、微信支付、游戏中心等核心功能,以及正在公测的小程序等,微信成为现在每个人使用时间最长的App,也成为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一张船票。

这样一款举足轻重的庞大平台型产品,却一直在增加功能上保持克制,产品使用体验上依然相当易用和简洁,每次重要版本功能的迭代又极具有前瞻性,比如语音对讲、摇一摇、二维码、朋友圈、公众号等,几乎都成为了产品的杀手锏武器。

在一些产品功能的运营设计上,也非常精准和有效,如微信红包拉动微信支付、摇一摇促进用户拉新、打飞机拉动微信游戏中心,都成为低成本引爆的经典案例。

在微信的细节中,可以看出张小龙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到了非常极致的程度。与此同时也能够抗住来自内外的商业化压力,保证商业化和产品体验的平衡发展,如朋友圈广告的逐步开放、诱导分享的坚决打击。

小龙在腾讯内部的8小时分享《微信背后的产品逻辑》也在圈内广为流传,不少原则都可以看出其对产品和用户的理解极深,这里有一个他自述的故事可以看出来:

「当时我记得pony发邮件说,摇一摇看起来挺火非常好,但是你们要不要再细化一下,再细化一下把能想到的细化的扩充都想到了做上去,免得竞争对手会做同样的功能,然后加了一个细化点,又创新了。我当时就回了一个邮件,很有自信,说我们已经做到了最简化,他加任何东西都是减分的,我们也做到了最自然化,最符合自然本性的一个体验,所以不可能超过我们了,我说竞争对手无法超越我们,因为一变化就要增加东西,加东西就是不对的了。」

确实,牛逼的产品经理不是擅长做加法,而是做减法。

他,不愧被称之为神。

然而,在运营领域,却很少有像张小龙、乔布斯一样,被公认称为神的人物。难道运营就很难做得好吗?
也不是,运营做得好的人其实也非常多。
为什么少有运营之神?
▎原因一:成功更多归功给了产品经理

我们经常会把一家公司成功的主要荣誉归功在CEO或者产品经理上,毕竟他们才是产品最开始的发起者和设计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走向和发展。

而运营参与的部分是将已有的产品推向用户,以及后续通过内容、活动等与持续创造用户价值,有很多背后的运营工作是用户感受不到的,或者感受到了也不觉得有什么惊叹的。

有的文案运营修改了上百遍,终于能够简洁生动、富有张力,但文案指向的就是产品,就是在夸产品,夸得好了也是觉得产品好。文案写得好的根本目的在于让用户觉得产品好,若文案写得只是让用户觉得文案好,而忘了产品什么,这种文案也是失败的。

一个用户感受到了在线下微信支付的方便,会感叹微信支付设计上的简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却看不到微信和支付宝在线下商家运营上PK的血雨腥风。

▎原因二:运营要成功依赖的因素很多

运营成功一款产品,需要具备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产品特点、时机、环境、资本、运气等。

也就意味着,即使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运营大牛,也在运营上有大成,还需要其他因素都能满足。

现在很火的酸奶新兴品牌乐纯牛奶的CEO Denny,把乐纯酸奶从一个很小的初创品牌,运营成一个爆款。有关注其运营的会发现,他的运营实力真的非常强,有非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若是他被派去做三鹿奶粉的营销,也可能会有成绩,但绝对不可能会有现在这么大,缺少了产品的一些独有特色和操作空间,很多运营都做不起来。

同样是高人,换了一个产品要做成功的可能性是差很多的,所以也不容易形成行业内的普遍认同,若是运营做得好,有时也容易被人认为「那是因为他的产品本身好,所以做起来容易」。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产品好确实是运营做得好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我也会常说,好运营拯救不了烂产品,若是产品本身非常烂,运营也不可能会成功。

▎原因三:运营历史不长,且在快速变化

互联网产品运营这个职位产生的时间并不长,以前没有现在意义上的运营这个岗位。

要足以称神,肯定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且还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考验。

产品经理虽然出现的时间也不长,但也已经开始逐渐有一些系统的执行标准和知识框架出来了,而运营领域的总结还赶不上快速更迭变化的实操。

随着互联网环境的快速变化,运营本身也在不断变化:8年前的论坛博客营销,5年前的微博营销,2年前的H5营销,到现在都没有那么火了,很多以前的玩法现在都不管用了。当初玩转博客营销非常知名的刘克亚、王紫杰等,现在的运营新人很少有听说过他们了,他们自己的微信号阅读量也少得可怜。

除了常规的公众号,正在崛起的其他内容分发渠道,如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知乎专栏等,玩法又和公众号有很多不同。若是不持续学习,很快就会落后。

运营的历史还太短,大神还需要经历更多的考验。

▎原因四: 运营领域不同,能力要求差别很大

不同领域的产品,具体要怎么做好运营之间的能力需求区别非常大。

一个在社交产品上很厉害的运营,换到一个O2O产品上去做运营,需要做起来肯定还需要摸索比较长的时间。

即使是同一类产品,不同的产品氛围和气质下,运营的方法也会很不同,比如同样是用户量很多的百度贴吧和知乎,其背后运营的方法与核心能力,也有非常多的差异。

再加上运营在有的公司里,是包含了市场、公关、客服、商务的职责,若再算上P图、准备物料等杂事,运营所要求的能力模型就更不统一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愿意称TA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好,比如文案大牛、地推高手、活动大王、社群达人,而不会轻易地称其为运营大神。

自媒体达人罗振宇今天朋友圈宣布,微信公众号粉丝到了900万了,之前策划了2200万拍卖Papi酱广告的活动刷屏朋友圈,但你会称他为运营之神吗?

对运营者的启示
既然运营少有大神,对运营从业者的启示是什么?

▎启示一: 选对公司和团队很重要

运营才能的发挥和产品如此相关,选对一个好的团队非常重要,这个选择甚至比努力重要得多。

▎启示二:做运营也要多学习产品

未来的运营一定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不懂产品不懂用户的运营是没有未来的。懂产品的运营,和懂运营的产品,才是下一个时代最吃香的职业。

▎启示三:多掌握底层的方法论和核心技能

多思考深层次的规律和本质,找到底层方法论,而不只停留在追逐个别增粉技巧上。修炼能力也选择在平台变动后,也依然吃香的一些能力,如撰写文案、理解需求、策划活动等。

▎看起来产品经理更重要,我还继续做运营吗?

在产品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运营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高。

比如竞争积累的O2O领域,你用美团和糯米购买一个团购券的产品体验已经没有多少差异了,核心比拼的其实是双方团队运营实力,此时决定两家公司生死的,其实是作为运营的你我。

有人可能会觉得运营薪资不高,这只是做得不够好的运营而已。在一个公司里最愿意投钱的部门,大部分就是运营或者市场部了,因为用户增长和营收变现都主要靠这个部门来拉动,这也是为什么像百度这样的搜索广告公司,能够每日收入过亿的原因。

所以请放心,优秀的运营是能够有非常好的物质回报的。

结语
这篇文章仅为个人观点而已,抛砖引玉,若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希望这篇文章的探讨,能让你看到运营人职业发展的一些门道,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张小龙和乔布斯虽然被人捧为产品之神,也不是一开始直接开挂,都是一点点磨炼出来的,他们中年之后的产品才开始得到更广泛认可而后被封神的。

我们虽未必都能成神,但成长还是有方法的。潜心修炼,你也可以慢慢渐入佳境。

参与讨论

回到顶部